正文 第二節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發音,提高孩子的語音能力(2 / 3)

他還告訴我們要讓嬰兒喜歡發聲,一定要是以寶寶吃好、睡好,保持身體健康、情緒愉快是前提。同時,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通過多種活動,引逗寶寶發聲,比如要多對著寶寶說話,用親切的表情、愉快的笑容、溫柔的聲音誘發他良好的情緒,使寶寶高興地發出“啊、啊”之類的聲音或笑聲。

即使寶寶不隨成人發音,成人也要堅持多對寶寶說話,這有利於寶寶早期學習語言。

在得到他的建議後,我們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在教導孩子上也變得更加耐心。

現在,我經常讓寶寶麵對著我,讓她看著我的嘴,然後對著她發音,接下來讓她去模仿。開始寶寶隻是看著我不出聲,我一次兩次地重複,寶寶終於開口了。當我教他“a”的時候,寶寶也張嘴說“a”。我親了親寶寶,她就會開心的對著我笑,再重複了幾次,便教寶寶發“o”。但寶寶注意力集中不了很長時間,幾分鍾後,寶寶出現了不耐煩的表情。於是我停止下來同她玩一些遊戲,這樣,寶寶的興趣又上來了。如此反複,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得非常迅速。

解析:孩子是先學會聽話後學會說話的,即使寶寶不隨成人發音,成人也要堅持多對寶寶說話,這有利於寶寶早期學習語言。案例中的這位女士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出色,她不但知道應該提前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善於結合專業意見製定培養方法。除了借鑒她的教育方法意外,我們還建議成人利用各種色彩鮮豔,能動,有柔和音樂的玩具來逗引寶寶發聲,這時嬰兒常常會手舞足蹈同時發出“啊,啊……”之聲,多帶嬰兒觀察周圍環境、也有利於使嬰兒愉快地發聲。

親子課堂

良好的親子互動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優氛圍,爸媽和寶寶互動的品質和頻率決定寶寶日後溝通能力的好壞。

熱情地與寶寶交談

在對培養過程中,爸媽是否熱情地與小寶寶“交談”,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爸寶寶語言發展方麵的個體差異很大部分取決於媽和寶寶交流的質量和頻率,常聽到爸媽對他說話的寶寶要比不常聽到的寶寶懂得的詞要多得多。不管是否意識到,較敏感的爸媽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與寶寶“交談”,都在有意無意地探究與寶寶的反應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重點強化

重點強化孩子想要學會的詞語,重點強化即重複或者大聲強調想要寶寶學習的詞語,比如:“這是香蕉,跟媽媽說,香蕉。”一個詞要重複很多遍後,寶寶才能理解並且記憶,最後自己說出這個詞。對寶寶重複相同的話、唱同樣的歌、念相同的歌謠,這一切都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自然發生,而且能起到強化的作用。豐富的語言輸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用獨特的方式和寶寶對話

首先要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物品、這件事情上,然後說名稱,使用語法結構簡單的短語。要選擇正在做的,或者寶寶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寶寶喝牛奶時,就可以說“牛奶”,建議媽媽使用一個短語“這是蘋果”。為了便於寶寶理解語法規則,要使用簡短的句子。

不過如果媽媽對寶寶的學習能力很自信的話,可以說給寶寶一些交待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的長句子。有時候說這樣的長句子,能讓寶寶較早學會使用複雜的句子。

幫助寶寶進行明確和句子擴展

寶寶的表達欲望很強烈,每每在“咿咿呀呀”時,其實就是他們很想表達,但又說不出來的時候。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應當起到教導的作用,首先要揣摩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幫助寶寶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這不但可以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還是一種很積極的回應,能給予寶寶很大的鼓勵,讓他更想學習。具體方法如下:比如當寶寶手指著橘子咿呀時,就可以說:“噢,這是橘子呀,寶寶想吃。”這其實是提升寶寶認知的方法。擴展時可以用“描述”、“比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比如可以說:“蘋果。紅色的蘋果。”“比較”可以比較東西的大小、長短、多少。通過這些語言都可以讓寶寶了解事物的性質,提升寶寶對事物的認知,增加詞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