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不要拉幫結派 (2)(1 / 2)

戴蒙是普美利加的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果將自己的上司吸引到自己的工作中來,如果利用得當,自己的工作將會因為得到上司的支持而順利得多。

戴蒙是一個幹實事的人,為了拉近與格林希爾的距離,他選擇在格林希爾辦公室隔壁的辦公室裏辦公。對於戴蒙的到來,美邦希爾森的人很歡迎。這些人知道格林希爾勢必會帶來一大批他自己的親信,而如果沒有戴蒙撐腰,他們的職位安全就會受到嚴重挑戰。

戴蒙的到來讓他們找到了靠山。而這對戴蒙來說其實是一個陷阱。

戴蒙對格林希爾的做法非常看不慣。主要體現在四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不計代價地招聘看不慣。他向威爾說了自己的看法。1995年前後,隨著格林希爾的權力被一步步架空,他招聘過來的人馬逐漸被戴蒙清理了出去。

第二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設置的薪酬方案看不慣。1993年下半年業績並沒有隨著明星團隊的組建而有起色,戴蒙趁著發年終的機會用期權獎勵替代了高管的現金獎勵。

第三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購買垃圾債券看不慣。戴蒙與格林希爾大吵了一架之後,將這件事情彙報給了威爾。戴蒙對威爾說:那些垃圾債券不適合我們,他正在破壞我們的業績。

第四件事情就是對格林希爾的專權看不慣。美邦希爾森公司固定收益部門的負責人是史蒂夫?布萊克和他的顧問吉姆?波沙特。他們對格林希爾購買的垃圾債券很鄙視,這遭到了格林希爾的報複。格林希爾對戴蒙說:我要更換掉固定收益部門的負責人。

布萊克和波沙特的業務水平很高,戴蒙了解這一點。更換他們,戴蒙絕不允許。

風聲已經傳播出去,布萊克和波沙特找到戴蒙,說:如果被調離部門,就立即辭職。

戴蒙可不願失去他們,安撫著說:我是普美利加的總裁,有我在,你們是安全的。

他立即對格林希爾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布萊克和波沙特一直做得都很好。

看戴蒙的意見如此堅決,格林希爾放棄了將布拉克和波沙特調離其他部門的想法。

這件事情其實遠遠沒有結束,這次的結緣,讓布萊克得以成為戴蒙的親信。無論是戴蒙在花旗集團遭到解雇,還是在第一銀行得以崛起,甚至在後來掌權於摩根大通,布萊克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有關布萊克的事情,我們在後麵將會一一講述。

威爾覺察到格林希爾正在將美邦希爾森公司攪得越來越亂。

除了戴蒙,他還需要聽聽別人的意見。

威爾找到海蒂?米勒。威爾找她來了解情況,其實是對格林希爾的不公正。

海蒂是戴蒙的人。1992年,戴蒙將她從已經工作十年的化學銀行挖過來,擔任自己的助手。後來被任命為美邦希爾森的首席風險官。她一直是和戴蒙站在一個壕溝裏的。

後來的許多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戴蒙不得不在花旗集團辭職,而隨後不久海蒂就從花旗離開;戴蒙到第一銀行任職後不久,海蒂就成了第一銀行的董事。

海蒂對威爾說:你必須作出選擇,他們倆隻能使局麵越來越亂。

這是一句公正的評價。戴蒙不是攪局者,而格林希爾也不是攪局者,兩個人其實都是在做事,隻不過是因為辦事風格和領導方式的不同,致使兩人衝突不斷,阻礙公司的發展。

格林希爾已經在用人和交易上為自己挖了大坑,海蒂沒必要刻意站在戴蒙那邊,她隻需要客觀陳述事實,形勢就會對戴蒙有利。畢竟戴蒙始終是威爾最相信的人,而格林希爾隻是一個外來的和尚。

還有一個利於戴蒙的客觀因素:1994年的業績依然沒有起色,1995年第一季度也絲毫看不出有任何崛起的跡象。任何老板都會注重業績,威爾也不例外。

我已經很支持你了,而你卻不能有好的表現,那麼對不起了,隻能讓你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