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好口碑很關鍵 (1)(1 / 3)

華盛頓互惠銀行成也吉林格,敗也在吉林格。在他的帶領下,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銀行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成了全美銀行業巨頭。但是正是由於他積極發展次級貸款業務,使華盛頓互惠銀行在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將自己置身在次貸危機之中。

如果以事後諸葛亮的立場來看待華盛頓互惠銀行的發展,就會發現這家銀行的業務對住房抵押的依賴性太大。也就是說,如果這方麵出了問題,這家銀行就肯定會出問題。

這很容易理解。就相當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們所擁有的唯一財富就是麵缸裏剩下的那一斤麵。如果這些麵粉因受潮而不能食用,那麼這個家庭就必然會挨餓。

他們本來可以吃上一頓飽飽的午餐的。

華盛頓互惠銀行本可以繼續在住房抵押貸款領域享受著領頭老大的榮耀,但次貸危機就是由於住房抵押貸款而起,以此為主要業務的它也隻好低下高速發展的頭顱。

上帝為他們設定的死亡日期也許是在2008年3月末或者4月初。

戴蒙在收購貝爾斯登之後曾表示要收購它,但吉林格因為獲得戴維?邦德曼的注資而拒絕了戴蒙的收購意向申請。戴維?邦德曼並沒有神仙手,華盛頓互惠銀行的頹勢並沒有扭轉。

但他們還是成功地多活了半年。

多活並不意味著不死。2008年9月11日,在吉林格被要求辭職後,繼任華盛頓互惠銀行首席執行官的艾倫?菲斯曼宣布第三季度虧損45億美元,低於第二季度的59億美元。

他想以此來證明華盛頓互惠銀行正在向著好的形勢發展,喚回投資者的信心。

這隻是一種奢望。

在他公布第三季度業績的當天,獨立評級機構穆迪就將華盛頓互惠銀行的信用評級評價為垃圾。華爾街上的很多專家認為,要想渡過難關,華盛頓互惠銀行必須找到買家。

他們自從9月17日就開始積極同各種金融機構進行接洽。大的或者小的,投資銀行或者私募基金,但是沒有一家表示興趣。分析人士認為,摩根大通可能是最後的買家。

這是由實力決定的。

現在的處境就是當初貝爾斯登的翻版。美國財政部不忍心貝爾斯登股價被腰斬的慘劇在周日晚上亞洲股市開市後重演,於是要求貝爾斯登的管理者必須在亞洲股市開市之前出售。

現在是美國聯邦儲蓄管理局不希望看到華盛頓互惠銀行死在股市上,已經要求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其進行托管,這意味著美國監管當局隨時都可以將其整體或部分出售。

隻要找到合適的買家。

在貝爾斯登叫賣的時候,美國監管當局曾廣泛地和各個金融機構接觸,但縱觀整個華爾街之後,每個人都會發現隻有摩根大通擁有收購的實力。現在依然是這個場景。在華盛頓互惠銀行這個無底洞麵前,也隻有摩根大通一家有托盤的實力。任何人都別無選擇。

這就注定了戴蒙肯定會像收購貝爾斯登那樣又撿到一個大便宜。

事情有時就是這樣,在前一日是好事,在後一日就會是壞事。

在華盛頓互惠銀行急於尋找買家的時候,戴維?邦德曼成了障礙。

4月份時他幾乎就是吉林格的救命恩人。

按照當初出資入股協議,如果華盛頓互惠銀行引進其他主要投資者或者被收購,戴維?邦德曼將會得到數億美元的額外補償。

這本來無可厚非。

如果在光景好的時候,也就是說在華盛頓互惠銀行值錢的時候,戴維?邦德曼要求這筆額外補償,沒有人會說什麼。但是在如今華盛頓互惠銀行已經成為燙手山芋的時候,他如果再繼續揪住所謂的額外補償不放,那麼將會使已經被動的華盛頓互惠銀行更加被動。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