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華爾街上的新帝王 (2)(1 / 3)

次貸危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但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這些深受其害的金融機構的管理者們一方麵厚顏無恥地向當局申請救助,另一方麵不知羞恥地領著高額的獎金。

別說美國民眾看不慣,就連總統奧巴馬都看不慣。

所以他必須通過這樣的政策來限製這些高管中飽私囊的舉動。

但是有一人例外。

這個人就是戴蒙。

在奧巴馬公布稅收政策後20天的2月4日,戴蒙就從摩根大通獲得了一筆價值大約1700萬美元的獎金。沒有人對他的薪酬表示不滿,民眾反而稱讚:他配得上拿這些錢。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戴蒙為摩根大通創造的業績始終受到民眾的客觀對待。

在2008年的時候,戴蒙被《市場觀察》雜誌提名為年度最佳首席執行官候選人,這是當年全美銀行業唯一的入選人員。

在2009年年中,摩根大通被英國《金融時報》旗下雜誌《銀行家》評為全球最具實力的銀行。這家雜誌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推出“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該項排名在業內很有影響力,被稱為是世界範圍內全部銀行綜合實力的標尺。

在2010年4月前後,美國《巴倫周刊》將戴蒙評價為全球30大最佳首席執行官之一。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這30位首席執行官所領導的30家公司的股票,在3月19日之前的12月裏,平均漲幅為91%。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幾乎是標準普爾指數同期漲幅的兩倍。

在華爾街,除了戴蒙,誰還能做到這一切?

帝王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引導民眾找到光明。

在贏得華爾街之後,戴蒙也贏得全美民眾的心。大家希望戴蒙能夠從華爾街這個池子跳出來,跳到更大的平台上去,比如擔任美國下一任財政部長。

這個呼聲越來越強烈。

戴蒙對此有兩手準備。他曾說,如果他離開摩根大通,那麼摩根大通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來適應他的離去。但是如果能夠為國家發揮更大作用,他對國家的關心會勝過對這個公司的關心。

也就是說,他始終有一顆時刻準備為國家服務的心。

但是他清醒地認識到,次貸危機讓民眾對華爾街怨言很多,在這個時候奧巴馬要是提議由來自華爾街的人出任財政部長,對這位剛剛競選成功的新總統來說風險有點大。

總統應該會采取保守的做法。

果然,奧巴馬在2008年12月提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為財政部長。

蓋特納的勝出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這位哥們在次貸危機拯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戴蒙也沒有失敗。他的能力沒有問題,隻不過當時的環境逼著總統需要保守罷了。

我們不能遷怒於環境。

雖然不能入主奧巴馬政府成為財政部長,但實際上戴蒙已經是華爾街上的政治家。

這一點沒有人會質疑。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莫妮卡?蘭利在2009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說了一件令人值得揣摩的事情:當有金融機構高管請求奧巴馬改變金融政策時,奧巴馬立即讓助手給戴蒙打電話。

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聽一聽戴蒙有什麼高見。

奧巴馬對戴蒙的依賴,或者戴蒙對奧巴馬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戴蒙與奧巴馬的私交很好。甚至要好於總統與其內閣顧問的關係。他們的私交是在幾年前的芝加哥時期建立的。當時戴蒙正在芝加哥擔任美國第一銀行首席執行官,而奧巴馬正在為競選參議院職位而努力。兩人結交後就經常通話,或者共進午餐,相互之間增進了解。

哥們的情誼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

戴蒙曾專門組織過飯局以幫助奧巴馬認識更多的商界要人。作為回報,奧巴馬也會將他認識的政界人士介紹給戴蒙認識。兩人都願意將自己的人脈資源貢獻給對方。

沒想到這種友情日後隨著兩人的崛起而引人矚目。

雖然戴蒙沒有成為財政部長,但在華爾街人眼裏,戴蒙與總統的距離並不比財政部長離總統的距離遠。他就是隱於民間的財政部長。

其實他有最忠誠的心。

未來的事情交給未來,當我們來討論忠誠的時候,其實是對曆史的總結。

總結曆史總是有意義的。誤解和猜疑都會在複盤中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