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華爾街上的新帝王 (1)(1 / 3)

時光是開玩笑的高手。

當你在表態的時候,說不定時光已在為你布局,在日後某一天讓你自己將自己的話推翻。

潘迪特應該有這種感覺。

在2008年11月21日的時候,有人問他:是否會將美邦公司出售以換取資金?

問這句話的人沒有惡意。他說的沒錯。花旗集團缺的就是錢。

但潘迪特當時還很果斷地說:美邦公司是花旗集團這頂王冠上的鑽石,他不會出售。

這句話說出來擲地有聲。但任何稍微頭腦清醒的人都覺得這句話隻是他在壯自己的底氣而已,如果花旗集團第四季度的業績還是沒有改觀,或者說花旗集團在未來沒有能力扭轉形勢的話,以潘迪特為首的花旗集團高層必然會對美邦公司有想法。

說它是花旗集團的鑽石一點都不過分。這是威爾的根據地。也曾是戴蒙的根據地,戴蒙曾擔任過美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這個公司裏他還曾和威爾傾心引進的羅伯特?格林希爾上演過權力之爭。在旅行者集團和花旗銀行合並之後,美邦公司依然是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但是任何人都明白:越是鑽石越會被出售。

尤其在次貸危機隨時都可能將花旗集團這艘航母吞噬的時候。

這個道理很簡單:當一個窮人即將被餓死的時候,他必然會拿出家中最值錢的東西去換取糧食。越值錢換取的東西越多,活命的機會才更多。

潘迪特應該這麼想。也隻有這麼想。

當他看到即將公布的財報中顯示花旗集團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的數字高達82.9億美元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了花旗集團股價因為這個消息的刺激而狂跌的情形。

這個情形讓人不寒而栗。

也許隻有將美邦出售才能換來活命的資金。這是最簡單的籌錢方法。

接手美邦公司的是摩根史坦利。

這不是在諷刺威爾。當年威爾一直要殺進摩根大通,結果在次貸危機中不僅被摩根大通超越,而且還不得不將自己最為看重的資產賣給摩根大通的同門兄弟摩根史坦利。

雖然他們現在已經分為兩家,但畢竟有著共同的曆史根源和濃鬱的血緣關係。

威爾應該感到不舒服。

但在眼下決定生死的關鍵時刻,威爾這位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心理感受已經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過將美邦公司與摩根史坦利合作,能夠為花旗集團拿回27億美元現金。

這是潘迪特最渴望的。

按照協議,花旗集團和摩根史坦利將合並兩家公司的經紀業務,組成一家新公司。這家新公司的名稱叫做摩根史坦利美邦。摩根史坦利控股51%,花旗集團控股49%。

也就是說,在摩根史坦利美邦公司裏,花旗集團要聽摩根史坦利的。

這會讓人感到不爽。但是,為了能夠拿到救命的錢,不爽也隻能憋著。

這筆交易是在2009年1月13日股市收盤後公布的。而周三就是潘迪特本人52歲的生日。他無心為自己慶祝,但在不知不覺之中以出售美邦公司作為自己的禮物。

這不是什麼好禮物。

尤其是伴著後悔的心情。如果當初沒有說過不願出售美邦公司的話,他的心情也許會好一點。

這不是潘迪特第一次出爾反爾。

在2008年12月中旬,花旗集團曾將其在日本的信托銀行出售給三菱UFJ金融集團。而在這之前潘迪特曾表示沒有出售日本證券、投資銀行分支或其他日本核心事業的計劃。

他其實並不想出爾反爾,但形勢的變化讓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花旗集團的戰略。

這些出售始終在透露一個最令人不能接受的信息:一站式服務的金融超市將宣布終結。

這始終是威爾的夢想。在威爾的商業經曆中,他似乎一直在滾雪球,通過不斷的收購將雪球越滾越大,直至滾成花旗集團這個帝國。他為這個帝國描繪有一幅極其美好的藍圖:任何客戶在這裏將會享受到他所需要的任何服務。

也就是說,客戶一旦選擇了花旗,就無須再享受其他金融機構的服務。

他的金融超市夢想曾一度影響了華爾街的走勢。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並,曾引發了華爾街的合並風潮。大家都害怕因為業務範圍小而受到客戶的排擠,紛紛通過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並來豐富業務的種類,以期望提升對客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