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華爾街上的新帝王 (1)(2 / 3)

但是這種藍圖正在被潘迪特所打破。

這是他的必然選擇。

如果一個裝滿各種東西的大雜院麵臨失火的危險,主人必須將這些東西分開。

否則一旦到了失火的時候,這些東西隻能會使火苗更旺。

潘迪特通過出售這種方式能夠使花旗集團這個帝國瘦下來。在糧食短缺的時候,隻有將自己的胃變小,才能更好地活下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潘迪特並不是成心要打破金融超市模式的夢想。

他曾對金融超市這個模式非常推崇,眼下的選擇隻不過是他沒有更好的選擇罷了。

在花旗集團這種非生即死的存亡時刻,他必須確保花旗集團活下來。

如果站在生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任何決策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們沒必要對潘迪特將花旗集團拆分的做法感到驚奇。

2009年1月17日,潘迪特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之下不得不宣布摒棄金融超市這種運作模式,將整個集團一分為二:花旗公司將專注於傳統的銀行業務;花旗控股將負責高風險業務。

這似乎是個好方法。風險高的集中在一起,任其受次貸危機折騰,其他優良資產不會受它拖累。將優良資產集中在一起,利於促進這些資產更好地運營,能夠發展更健康的業務。

如果次貸危機惡勢得到緩解,並且優良資產得到充分盤活的話,花旗集團也許能活過來。

這是潘迪特的期望。

從花旗集團的前身花旗銀行的發展曆史上來看,這種方法並不是首創,在1933年前後大蕭條時代裏,當時時為花旗銀行負責人的帕金斯就通過將壞賬撇在花旗公司名下這種做法使公司的好資產與壞資產劃清界限。

即便是在今天,這個方法也並非隻有潘迪特一個人想出來。在2009年1月17日上午,《福布斯》網站上就發表有一篇文章。文章聲稱花旗集團已經無法根除阻止其發展的毒瘤,該集團必須將這種致命的毒瘤與健康的業務進行區分。也就是說,花旗集團必須一分為二。

這是無法選擇的選擇。

如果不願拆分,隻能是等死。沒有人能夠正確地預測次貸危機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將這個龐大的帝國拆除,也許就會有活過來的機會。至少那些優秀的資產有逃命的機會。

然而,令人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花旗集團這個帝國從此結束。

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現實。

任何帝國的崩潰都需要有人來謝幕。

規律大抵如此,曆史大抵如此。

在潘迪特宣布花旗集團拆分前一周,在花旗集團任職已久、曾擔任過董事長的高級顧問魯賓宣布辭職。他的離開宣告威爾時代的重要人物都在漸漸遠去。

這個時候的威爾同大多數退休的名人一樣忙著寫傳記和保養身體。據說威爾因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曾通過調節飲食而瘦了25磅。

魯賓在辭職時說:我已經年過七旬,花旗集團發生了這麼多事,我覺得自己是需要改變的時候了。他已經沒有神仙手來改變花旗集團的困局,隻能通過辭職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們應該鼓掌為魯賓歡送。

無須再計較他需要為花旗集團陷入次貸危機承擔多大責任,隻需要對他的輝煌經曆表達敬意。高盛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財政部長,這樣輝煌的履曆值得每一個人起立。

何況我們的起立還有另外一個目的:迎接華爾街的新帝王。

這個新帝王就是戴蒙。

摩根大通的實力不容置疑。在次貸危機颶風漸近的2008年年初,摩根大通的市值就已經超過雄霸華爾街多年的花旗集團。隨著次貸危機越演越烈,華爾街五大投行在2008年相繼倒下,而摩根大通在別人的哀歌中完成了對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收購,如虎添翼,在當年10月就在總資產上超過花旗集團,成為華爾街當之無愧的新霸主。

而戴蒙就是坐在這個霸主王座上的人。

心情激動得幾乎難以抑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