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看戲(1 / 3)

“八百裏秦川文武聖地,五千年文化曆史名城。”西京,國人永遠為之驕傲的地方。秦皇一統,漢唐盛世。是世世代代談論不休的話題。

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人物,故事也將從這塊淫浸了千年的風水寶地上開始。

“二爺,爺孫倆這是要跟會去啊!”張軍老遠就看見了族裏人見人怕,卻又敬畏有加的二老頭。所以早早的就喊將出來了。其他路邊的村民也都爭先恐後,客客氣氣的跟這個“二爺”寒暄著。

二老頭遠遠的走過來,灰黑色的棉布衫,蝴蝶扣扣的有條不紊,同色的大襠褲,褲腿紮的結結實實。千層底的老布鞋。走起路來吭吭直響,讓人覺得大地都在顫抖。陽光照耀下,一張古銅色的臉龐如刀削斧砍一般棱角分明,一雙神氣逼人的眼睛,顯示出大西北獨有的豪邁。將近一米九的大個,是那樣的器宇軒昂。遠遠看去也就六十出頭的樣子。可要是近看,就會發現那灰白相間,尾角長長的眉毛早已出賣了老人的真實年齡。少說也得有七十多了吧。老頭兒身後跟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身洗的發白的綠軍裝。就像是從老爺子臉上摳出來一樣的麵容。隻是粉粉嫩嫩的臉蛋兒,不時流出的鼻涕,向人昭示出他的稚嫩。對比一下這爺孫倆,讓人有種忍俊不禁的感覺。但誰也不會當麵笑出來,因為這是二爺兒!

“是啊!這碎慫娃要看戲呢,連學都不上咧。聽說今個演《斬單童》得是的?”二爺兒一邊跟別人打招呼,一邊溺愛的摸著小孫子的頭。

“聽說有這折子,還有您老愛看的《周仁回府》。還聽說晚上還要放電影呢!”三牛趕緊上前給二爺點了根紙煙。

“放電影?錢多的燒呢吧!多唱一天戲比啥都強。王村那些二貨都懂啥呢嘛!”二爺兒憤憤的說;

“二爺兒,新社會,新文化。圖洋麼,紮勢麼(牛逼)”張軍也樂嗬嗬的迎合著;

“啥新文化,就跟著紙煙一樣,哪有我的旱煙鍋子過癮!不說咧。走著!”說完不理眾人,端直走咧。

“我爺就愛看戲,少看一場戲比啥都難受。七爸,你這是沒事尋事呢麼!”張文化看著張軍搖頭說到。

“九兒!趕緊跟上……”二爺回頭看了一下小孫子說道。

“來咧!”張文化,也就是九兒趕緊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

“二爺也真是得,大字都不認得半鬥。還給他九兒起個文化。唉……咳咳!”張軍正說的唾沫星子亂飛時,感覺有人拽他衣袖。回過頭一看,臉立馬變成豬肝色:“五爺!您這是也跟會去?”

五爺兒比二爺矮半個頭,和二爺兒長得很像。就是有點胖,感覺就是二爺發福版。五爺兒可是老黨員,老紅軍。聽說當過將軍,後來不知道為啥回來了。但逢年過節門口停的那些汽車不會是假的!

五爺兒沒說話,一扭頭也走了……

“散了散了!該弄啥弄啥去!”張軍臉色不好的吼道。別人知道自己成了出氣筒,敢怒不敢言。因為張軍是村支書,外帶小學校長啊!

走了能有十裏地,終於到了王村。遠遠就看到人山人海,喧聲震天。四裏八村的人都來跟會了。在關中地區,“會”是一種特色的集會方式。不知從哪朝哪**始,人們約定俗成的把某一天定成“會”。有的說是為了交易農副產品,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哪一位神仙。各說各的,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不過經過十年動亂,改革開放的今天,這種日子是每個當地農民都不願意錯過的。各種小吃,物品,玩耍,應有盡有。人多的真是比肩接踵,揮汗成雨。最值得一提的當然要數地方劇目《秦腔》了。據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戲曲。那種粗獷豪邁,那種婉轉提梁。聽過之後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九兒!累不累?”二爺兒樂嗬嗬的看著滿頭大汗的張文化問到。

“爺!這點路都算個啥嘛!”雖然汗水已經把整個後背全打濕了,小腿也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張文化還是擠出了個笑臉。

二爺兒滿眼都是滿意的神色,畢竟隻有五歲不到啊。雖然比同齡娃們長得高大。但這份牛勁是不能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