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白居易作品選(25)(1 / 3)

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麵,沃洲、天姥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晉宋以來,因山洞開,厥初,有羅漢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潛、支遁林居焉,次又有乾、興、淵、支、遁、開、威、蘊、崇、實、光、識、斐、藏、濟、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劉恢、許玄度、殷融、郤超、孫綽、桓彥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謝長霞、袁彥伯、王蒙、衛、謝萬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遊焉,或止焉。故道猷詩雲:“連峰數千裏,修林帶平津。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謝靈運詩雲:“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還期安可尋?”蓋人與山,相得於一時也。

自齊至唐,茲山荒,靈境寂寥,罕有人遊。故詞人朱放詩雲:

“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江邊。”劉長卿詩雲:“何人住沃洲?”此皆愛而不到者也。大和二年春,有頭陀僧白寂然,來遊茲山,見道猷、支、竺遺跡,泉石盡在,依依然如歸故鄉,戀不能去。時浙東廉使元相國聞之,始為卜築。次廉使陸中丞知之,助其繕完。三年而禪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幹間,齋堂若幹間,僧舍若幹間。夏臘之僧,歲不下八、九十,安居遊觀之外,日與寂然討論心要,振起禪風,白黑之徒,附而化者甚眾。嗟乎!支、竺歿而佛聲寢,靈山廢而法不作。後數百歲,而寂然繼之,豈非時有待而化有緣耶?六年夏,寂然遣門徒僧常,自剡抵洛,持書與圖,詣從叔樂天,乞為禪院記雲。

昔道猷肇開茲山,後寂然嗣興茲山,今日樂天又垂文茲山。異乎哉!沃洲山與白氏,其世有緣乎?

二十五、碑序解祭文記

故饒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並序

汨市朝,溺妻子,非達也。囚山林,擯血屬,亦非達也。若有人與群動處一代間,彼不彼,我為我,不自潔,不自汙,不巢、許,不伊、呂,水其心,雲其身,浮沉消息,無往而不自得者,其達人乎?吾友吳君,嚐從事於斯矣。

君諱丹,字真存,太子通事舍人覽之曾孫,睦州司馬庶之孫,太子宮門郎、贈工部尚書詮之長子。以進士第入官,官曆正字、協律郎、大理評事、監察殿中侍禦史、太子舍人、水部庫部員外郎、都官駕部郎中、諫議大夫、大理少卿、饒州刺史,職曆義成軍節度推官、浙西道節度判官、潼關防禦判官、鎮州宣慰副使、匭函使,階至中大夫,勳至上柱國。讀書數千卷,著文數萬言。寶曆元年六月某日,薨於饒州官次。其年十一月某日,葬於常州晉陵縣仁和鄉北原,從遺誌也。

君生四、五歲,弄泥沙時,所作戲,輒象道家法事。八、九歲,弄筆硯時,所出言,輒類詩家篇章。不自知其然,蓋宿集儒玄之業明矣。既冠,喜道書,奉真篆,每專氣入靜,不粒食者累歲。顥氣充而丹田澤,飄然有出世心。既壯,在家為長,屬有三幼弟,八稚侄,嗷嗷栗栗,不忍見其饑寒,慨然有千祿意。乃曰:“肥遁不可以立訓,吾將業儒以馳名;名競不可以恬神,吾將體玄以育德;凍餒不可以安道,吾將強學以徇祿;祿位不可以多取,吾將知足而守中。”由是去江湖,來京師,求名得名,求祿得祿。身榮家給之外,無長物,無越思。素琴在左,《黃庭》在右,澹乎自處,與天和始終。履仕途二十七年,享壽命八十二歲。無室家累,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嚐一日戚戚其心,至於歸全反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歟,信矣!

仲弟,湖州長史某,以予辱與其兄遊,既為同門生,又為同舍郎,周知初終,托為碑紀。噫!先生之道,吾能引古以明之。銘曰:

漢中大夫,東方曼倩,夏侯湛高之,作廟貌讚。唐中大夫,真存先生,白樂天知之,作神道銘。嗚呼二大夫!異代而同塗,其皆達者乎!

蘇州重玄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

碑在石壁東次,石壁在廣德法華院西南隅,院在重玄寺西若幹步,寺在蘇州城北若幹裏。以華言唐文譯刻釋氏經典,自經呂眾佛號以降,字加金焉。夫開士悟入諸佛知見,以了義度無邊,以圓教垂無窮,莫尊於《妙法蓮華經》,凡六萬九千五百五言。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不可思議解脫,莫極於《維摩經》,凡二萬七千九十二言。攝四生九類,入無餘涅檠,實無得度者,莫先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凡五千二百八十七言。壞罪集福,淨一切惡道,莫急於《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凡三千二十言。應念順願,願生極樂土,莫疾於《阿彌陀經》,凡一千八百言。用正見觀真相,莫出於《觀音普賢菩薩法行經》,凡六千九百九十言。詮自性,認本覺,莫深於《實相法密經》,凡三千一百五言。空法塵,依佛智,莫過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種經,具十二部,合一十一萬六千八百五十七言。三乘之要旨,萬佛之秘藏,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