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白居易作品選(26)(1 / 3)

予不佞,喜文嗜詩,自幼及老,著詩數千首,以其多矣,故章句在人口,姓字落詩流。雖才不逮古人,然所作不啻數千首,以其多矣,作一數奇命薄之士,亦有餘矣。今壽過耳順,幸無病苦,官至三品,免罹饑寒,此一樂也。大和二年,詔授刑部侍郎。明年,病免歸洛,旋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居二年,就領河南尹事。又三年,病免,歸履道裏第,再授賓客分司。自三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歲,作詩四百三十二首。除喪朋哭子十數篇外,其他皆寄懷於酒,或取意於琴,閑適有餘,酣樂不暇,苦詞無一字,憂歎無一聲,豈牽強所能致耶?蓋亦發中而形外耳。斯樂也,實本之於省分知足,濟之以家給身閑,文之以觴詠弦歌,飾之以山水風月。此而不適,何往而適哉?茲又以重吾樂也。

予嚐雲:治世之音安以樂,閑居之詩泰以適。苟非理世,安得閑居,故集洛詩,別為序引,不獨記東都履道裏有閑居泰適之叟,亦欲知皇唐大和歲,有理世安樂之音。集而序之,以俟夫采詩者。甲寅歲七月十日雲爾。

畫彌勒上生幀讚並序

南贍部洲大唐國東都城長壽寺大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人,以大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舍淨財,畫兜率陀天宮彌勒上生內眾一鋪,眷屬圍繞,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雲:可以除九十九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願,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讚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生。

繡西方幀讚並序

西方阿彌陀佛與閻浮提有願,此土眾生與彼佛有緣,故受一切苦者,先念我名,祈一切福者,多圖我像。至於應誠來感,隨願往生,神速變通,與三世十方諸佛不侔。噫!佛無若幹,而願與緣有若幹也。有女弟子弘農郡君,姓楊號蓮花性,發弘願,舍淨財,繡西方阿彌陀佛像,及本國土眷屬一部,奉為故李氏長姊楊夫人滅宿殃,追冥也。夫範銅設繪,不若刺繡文之精勤也。想形念號,不若睹相好之親近也。即造之者誠不得不著,感不得不通;受之者罪不得不滅,福不得不集。爾時,蓮花性焚香合掌,跪唱讚雲:

金方刹,金色身。資聖力,福幽魂。造者誰?弘農君。受者誰?楊夫人。

祭崔相公文

維大和六年,歲次壬子,十月,庚申朔,二十四日癸未,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國、晉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自居易,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故相國、吏部尚書、贈司空崔公敦詩:惟公德望事業,識度操履,為時而生,作國之紀,岩廊匡輔,藩部政治,父母黎元,股肱天子:斯皆談在人口,播於人耳,今所敘者,眷知而已。

嗚呼!自古及今,實重知音。故《詩》美伐木,《易》稱斷金。始愚與公,同入翰林。因官識麵,因事知心。獻納合章,對揚聯襟。

以忠相勉,以義相箴。朝案同食,夜床並衾。綢繆五年,情與時深。

及公登庸,累分閫鎮。愚亦去國,出領符印。徐、宣遠部,忠、杭遐郡。雁去寄書,潮來傳信。無由會合,祗望音問。未卜後期,但敦前分。餘大和之初,連征歸朝。公長夏司,愚貳秋曹。玉德彌溫,鬆心不凋。南宮多暇,屢接遊遨。竹寺雪夜,杏園花朝。杜曲春晚,潘亭月高。前對青山,後攜濁醪。微之、夢得,慕巢、師皋。或征雅言,酣詠陶陶。或命俗樂,絲管嘈嘈。藉草蔭鬆,枕麴糟。

曾未周歲,索然分鑣。公又授鉞,南撫荊蠻。報政入覲,複總天官。

愚因謝病,東歸澗。方從四皓,旋守三川。時蒙問訊,日奉周旋。

豈無要約,良有由緣。洛城東隅,履道西偏。修篁回合,流水潺。

與公居第,門巷相連。與公齒發,甲子同年。兩心相期,三徑之間。

優遊攜手,而終老焉。

嗚呼!易失者時,難忱者天。既奪我誌,又殲我賢。丘園未歸,館舍先捐。百身莫贖,一夢不還。鬱鬱佳城,茫茫九原。淒涼簫鼓,慘澹風煙。祖奠遲遲,泣涕漣漣。平生親友,羅拜柩前。賢人已矣!天地蒼然。嗚呼哀哉!敦詩尚饗。

二十七、碑記銘吟偈

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趙郡李公家廟碑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