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聰慧閨秀到誤國“女皇”
——閻崇年這樣看慈禧太後(1835-1908)
據說,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消滅葉赫部落之時,葉赫先祖發下毒誓:滅亡滿洲。傳說那一天,葉赫部長布楊古,在臨終前用一腔悲憤喊出了震天的誓言:凡我子孫,雖存一女,也必滅亡滿洲!因此,滿清祖製規定:宮闈不選葉赫女子。
一百年過去了,葉赫部的誓言沒能實現。
又一百年過去了,他的誓言仍如秋天的白霜一樣,沉重而蒼茫。
但是奇跡總需要時光來驗證,直到努爾哈赤建國220年後的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9日),在北京,一個女孩兒降臨了人世。據說,那一天,空氣中飄蕩著沁人肺腑的香味。
這個奇異的女人,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後。
慈禧在中國曆史上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正如《說慈禧》的女教授隋麗娟所說,中國曆史上很多人都是“爾曹身與名俱滅”,永遠地被後人遺忘;而有些人則雖死猶生,他們就像幽靈一樣飄忽於我們的生活舞台,不時現身,甚而影響我們的生活。慈禧即應歸屬於後者。
葉赫那拉是慈禧家族的姓氏,她剛剛出生時,隻得了一個乳名蘭兒。她的父親名惠征,是一個吏部的小職員,做的是起草文稿和抄抄寫寫的工作,地位不是很高。但是這個蘭兒並沒有如其他女人一樣嫁做他人婦,從此相夫教子,度此一生。鹹豐二年,她作為秀女被選入清宮,以一個蘭貴人的這宮中第五等小妃的身份(第一等是皇後,第二等皇貴妃,第三等是妃,第四等是嬪,第五等是貴人,第六等是常在,第七等是答應),開始她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的旅程。
在深似海,權力鬥爭頗為複雜的後宮,這條並不是很好走的路究竟該怎麼走,蘭兒她自有自己的優勢與辦法,第一,她長得很漂亮,第二,她很聰明,第三,她會寫幾個字,書法還可以。因此得到了鹹豐帝的寵愛。更重要的是,慈禧給鹹豐皇帝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惟一的一個兒子。正是“母以子貴”,慈禧憑這一子,節節攀升。在短短五年裏,她就從原來的第五等,升到了第二等,被封為懿貴妃。盡管是第二等,但是由於皇後這個人比較忠厚、老實,不太願意管事,因此慈禧太後就實際上成為第一等的人物。因此,在鹹豐皇帝去世之後,被尊為慈禧皇太後的蘭兒開始了她攫取國家權力的行動,並且這女子一掌權就是半個世紀。
可惜的是,她統治的半個世紀正是中國內外各種矛盾激化的時候,清朝這個挺立二百多年的大廈已經風雨飄搖,再也無力回複到曾經的輝煌了。而這時中國也飽受了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鴉片戰爭、甲午海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等接踵而至。慈禧也就留給世人禍國殃民的印象,後世也就把一些與她毫不相幹的仇恨與恥辱也加在身上。她作為一國的最高統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若因此對她的一生全盤否定,似乎並不符合辨證的曆史觀。因此閻崇年先生站了出來,為這位功過有之的慈禧說了句公道話,他認為,造成清朝那風雨飄搖的形勢,可以說是多因一果,責任並不完全歸咎於慈禧,如果當時讓同治或光緒來執政,也未必就能改變清王朝的狀況,也許中國衰落得會更厲害。畢竟也用手腕,采取措施,維持了國家機器的基本運轉。
所以,對曆史人物的臧否,閻崇年強調,“曆史隻能正說不能戲說。評判一個曆史人物,牽涉到的資料包括正史、野史、檔案、口碑。這些內容都有不可信之處,都需要加以鑒別,去偽存真。曆史研究工作者的工作就是通過自己掌握的史料,將曆史真相盡可能地還原,這樣再撰寫曆史就會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