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 長社之戰(三)(1 / 2)

曆史上對荀攸的評價有很多,其中就有一條“算無遺策”,而這次,他“掐指一算”,便又再次算中了波才的動向。

漢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二十五日,潁川黃巾軍渠帥波才重新糾集十萬大軍,開拔北上,意與漢軍爭鋒,重新奪回潁川重鎮鄢陵與長社。

此次波才出兵,不但帶上了從陽翟一戰中幸存下來的七萬大軍,同時還從依附於黃巾軍的眾多老弱之中挑選出了三萬十一、二歲的少年另成一軍,隨其北上征戰。

俗話說“兵一過萬,無邊無際”,那兵過十萬呢?

十萬黃巾大軍浩浩蕩蕩地走在潁川開闊的大道之上,彷如漫天的蝗蟲連天接地,遮人眼目,光是隊伍行進間揚起的灰塵就遮蔽日光,就足夠讓人誤以為是由遠方的天空飄來了一片巨大的烏雲。

望著這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波才那連連受挫而顯得纖細脆弱的內心才感到了一絲底氣。

“這鄢陵不像陽翟,城防沒有那麼堅固,用十萬大軍猛攻應該能順利攻下。但是現在占據兩城的漢軍有近五萬人,要是第一戰就損失太多人手可不劃算。”

波才一邊騎馬前進,一邊思考著即將到來的戰事。

“叫黃邵、楊鳳……還有彭脫來見我。”

波才思考了半天,可惜以他那半吊子的統帥能力是不可能想到什麼有建設性的事情的,不過幸好,波才身為潁川黃巾的渠帥,手下還是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幫他分分憂的,雖說這幾個人其實也沒多少料,但是對於人才匱乏的黃巾軍來說也是聊勝於無了。

很快,有三騎從隊伍之中跑出,迅速來到波才的身邊,正是黃邵三人。

“渠帥叫我等前來有何事?”三人一邊驅馬跟在波才身邊,一邊在馬上向波才拱手行禮,然後三人中身份最高的彭脫便開口問道,隻是那語氣之中卻連一點裝模作樣的尊敬也沒有。

看著彭脫那一臉麵對他滿不在乎的樣子,波才心裏就來氣,本來波才剛剛想找人問計的時候是沒有想起彭脫的,不說彭脫在指揮軍隊的水平和他是旗鼓相當……的難,就說彭脫在軍中一向不服波才指揮,處處給波才難看就讓波才很不待見他,隻是彭脫畢竟是張角親自任命的自己的副手,潁川黃巾的第二號人物,在對於應該如何攻打鄢陵和長社的的軍議中要是連招呼都不和彭脫打一個那也實在說不過去,所以剛剛波才最後才會讓士兵也把彭脫喊來。

隻是彭脫人來了,但是那對他毫無敬意的舉動又令得波才心中惱火,而現在波才還能忍住不發作也不過是因為兩人還沒真正地撕破臉皮而已,不過以波才的城府也是不可能完全掩蓋得住心中的不滿的,所以當彭脫問完話以後,波才很沒好氣地說道:“現在叫你們過來當然是為了問一下看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可以讓我們輕易擊敗漢軍,難道我還會叫你們來吃飯嗎?”

對於波才話語裏透露出來的不滿,彭脫是一臉滿不在乎地聳了聳肩,而楊鳳和黃邵則是悄悄地對望了一眼,然後聰明地閉上了嘴巴,以求躲開兩位軍中大佬的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