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向可有遠大渺小,對錯之分?
有人為求家人溫飽而斂聚錢糧,別人說他是自私自利。
有人為求一展抱負而排除異己,別人說他是狼子野心。
有人為家族繁衍而武裝自己,別人說他是大逆不道。
有人為國家強盛而發起兵鋒,別人說他是窮兵黷武。
有人為民族大義而大義滅親,別人說他是冷血無情。
忠,孝,仁,義在世間交錯,誰人可以評斷對與錯?又有何人有資格評斷?又是誰賦予了人們評斷的資格?
張角三兄弟眼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故揭竿而起,欲圖推翻暴政,卻被天下士人罵為不忠叛逆,可是太平道教徒卻因為張角的揭竿而起,擺脫了以往的饑寒交迫,任人欺辱的窘迫。
袁琳為家族壯大而以身犯險,挑撥黃巾軍內亂,張寶卻認為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任,是背信棄義之人,可是袁琳計謀一成,袁家卻憑空增長了不少實力,袁家族人也因此生活得更好。
太平道,袁琳,他們的是非功過,又如何評判,誰對誰錯?
對,錯,是,非,一切隻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
“大人,廣宗有變。”
黃巾軍的自相殘殺,席卷全城,聲勢何其之大,城外漢軍又怎麼可能沒有發覺?
“發生何事?”一把卷起了手中竹簡,葉成看著眼前的士兵問道。
“屬下不知,隻是從廣宗城內傳來喊殺聲,還有濃煙升起,從濃煙升起的方位來判斷,廣宗城內此刻應該有多處地方起火,而且其中某些地方還火勢不小。”
城內起火了?還有喊殺陣陣?莫不是盧植攻進城裏了?開玩笑,要是盧植真能打進廣宗城,又怎麼可能不通知我?盧植可不是那種喜歡爭功的小人。如果不是盧植,那難道是叛亂?不可能,張角三兄弟,黃巾三巨頭可都在城裏,哪有人會有足夠的威望煽動起兵叛亂?
“報!大人,廣宗城門打開,十數萬黃巾軍從中殺出。”
葉成還在心裏推導著廣宗事變的真相,卻不料這時候會有士兵帶來了另一個極其重要的情報。
“十數萬?你沒搞錯?”
“回大人,千真萬確。”
“賈詡的激將法生效了?不對,如果是張角受不了黃巾教徒死不瞑目而出城決戰,那城內烽煙又是怎麼回事?”原本賈詡的定計就並不是想要激出城中所有的黃巾軍,而僅僅隻是想要引誘其中的數萬兵馬出城,好削弱城中黃巾軍的兵力和士氣而已,畢竟城外還有盧植和皇甫嵩的七萬大軍在旁虎視眈眈,張角應該是沒有這個魄力出城決戰的,而且葉成手上隻有數千兵馬,不可能會是十數萬黃巾大軍的對手,不過如今十數萬黃巾出城,已經算是傾巢而出了,再加上之前城中異象,這一切都超出了葉成預料,讓他一時不得要領但是這卻不阻礙葉成下達作戰指令。
“命曹性領所有弓弩於營前結陣迎敵,且戰且退,讓其他將領馬上整頓兵馬,離營後撤五裏結陣。”
“諾。”
一把抄起一旁兵器架上的黒木長槍,葉成緊隨著士兵腳步出了大帳。
葉成治軍嚴謹得堪稱嚴酷,所以雖然他手下有近半數是在清河招募的新兵,但是在葉成數月來殘酷的訓練下,以及多虧了之前黃巾軍士兵無謀的出擊,讓這些新兵有足夠的機會沾染血腥,短短的幾個月裏,這些新兵的表現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精銳了,當然,是和一般的郡國兵比。
從葉成的命令下達,到葉成步出營帳,不過短短的七八息時間,但是已經有不少的士兵排成隊列,並在廖化等將領的指揮下,快速、整齊而有序地撤離了大營。
“布魚鱗陣,廖化、俞涉上前,潘鳳、胡車兒鎮守兩翼。”
葉成親自策馬到最前線觀察了一番黃巾軍的動態以後,馬上就打馬回陣,並且下令讓士兵變換陣型。
士兵們的動作毫不拖泥帶水,按照葉成命令,廖化和俞涉帶著長槍兵上前成梯形陣列為第一隊,潘鳳和胡車兒則帶領著刀盾兵以長方形陣列,分左右兩隊列陣於第一梯隊斜後方,然後是居中策應的樸刀兵,也就是輕步兵成三角形站隊,由聶雪帶領,置於潘鳳和胡車兒中間,最後葉成帶領著為數不多,五百人左右的騎兵部隊在後方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