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零 討董(1 / 2)

楊彪升官了,從司隸校尉升任大司農,九卿之一。自從楊賜退隱,楊家雖是影響力尤存,卻是已經明顯被袁家壓過一頭,在這種時候,楊彪升任九卿,對於鞏固楊家的權勢地位而言實在重要。

這是李儒拉攏楊家的表現,相比於袁家,李儒更願意把楊家綁到董卓的戰車上,因為袁紹野心太大,同樣的,袁術的野心也不必袁紹要小,把擁有兩個這樣繼承人的家族留在身邊,無異於是把自己置於了虎口之下。

反觀楊家,楊彪作為楊家唯一的繼承人,氣節他有,手段卻差了些火候,性格又太過溫和,養在身邊總比那不知何時就會反咬你一口的袁紹要省心多了。

“所以說,楊彪拜為大司農,這董卓是誠心要拉攏楊家了。”

“任命你為渤海太守又何嚐不是拉攏?”

“把我外放統領一方,董卓會有這麼天真?”說完,袁紹不屑地一笑。

“所以冀州那邊董卓一定會有所布置。”喝下一口酒,許攸疏狂一笑,似乎已經把一切看透。

“是半路劫殺,還是權力架空?”盯著眼前的酒杯,袁紹的眼神很是玩味。

“劫殺吧,要架空你,董卓如今的手還伸不了那麼長。”

如今董卓尚未在雒陽站穩腳跟,就是河東和河內兩處也是暗流洶湧,手下能讓他放心的狗腿子董卓可不敢在這時候讓他們離自己太遠,至少在統一了司隸的聲音之前,董卓是不可能把手伸得太遠了。

“隻是劫殺嗎?”聽語氣,袁紹似乎對攸關自己性命的事情一點也不在乎。

“問題是那到底是誰的人手。”

“什麼意思?”許攸的話讓袁紹滿心的不解。

“渤海毗鄰幽州,幽州牧劉虞是漢室宗親,董卓對他的忌憚不會比我們輕。如果董卓挑撥劉虞和我們互相殘殺,你說會如何?”

“借劉虞的刀來削弱袁家,用袁家牽扯住劉虞,他再在一旁冷眼旁觀,等到我們兩家兩敗俱傷之時,再來坐收漁翁之利,真是好算計。”終於,袁紹的眉頭還是皺了起來。

“本初不必擔憂,隻需勞煩伯父寫封書信,先一步送到劉虞手中,言明董卓欲對本初不利,請劉虞派人護衛便可。”

“如此便可?”袁紹明顯對於許攸的敷衍解釋不太滿意。

渾不在意袁紹的瞪視,許攸笑眯眯地又灌了老大一口酒,方才慢條斯理一臉滿足地說道:“劉虞為人悠遊寡斷,執迷於孔孟,隻要他先接到我等來信,必然會派人相護,就是隨後他再被董卓說動,對我等有所忌諱,其頂多也就是召回人馬而已,並不會對我等多加傷害,不然一個反複小人的名聲他可承受不起。”

“然後呢?”眼見許攸又是說到一半就不再說下去了,對於老友的壞習慣,袁紹隻能耐著性子,無奈地追問。

“然後?”還是先喝了一口酒下肚,滿足地打了個酒嗝後,許攸才接著說道:“然後天下群雄就該起義了吧?到時候本初不妨去合縱連橫一下,讓天下各路英雄奉你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