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禦座之下,百官跪拜三呼萬歲過後,漢獻帝並沒有立馬示意讓他們起身,而先是閉起雙眼,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殿中的空氣,一臉的陶醉,仿佛那是什麼很甜蜜的東西一般。
終於早朝了,董卓死後第一個正正經經的早朝,啊,不對,應該說這是漢獻帝登基以來第一個由他主持的,正正經經的早朝,而不是被董卓把持著,讓他肆意表演權勢的舞台。
“眾卿家平身。”
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殿中清爽的氣息,劉協才一整臉色,收起了那陶醉舒爽的麵容,故作老成地示意百官免禮。
百官謝過獻帝,紛紛起身落座,在未央殿中,這個漢朝開國之都的議政大殿之內,開始了獻帝朝以來第一個,由獻帝親政的早朝。
“眾卿家可有事奏稟?”
“臣有事啟奏。”獻帝剛一發問,新任的將作大匠便起身,把最近長安城中的修繕情況一一向皇帝稟報,主旨就是大體進展順利,隻是由於城中因之前和西涼軍城中交戰,以致房屋殘破頗多,就連皇宮也是受到波及,有許多宮室遭到破壞,所以物資材料有些跟不上了,簡單地說,這位大臣就是來要錢的。
獻帝一聽,心中也是有些犯難,畢竟不管他再聰明,也就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娃娃,於理政之上經驗不多,對此也不知如何決斷,所以他很幹脆地直接轉頭望向荀彧,把事情甩給了這個頂著個尚書丞的名頭,實際上卻是掌管了整個尚書台的,自己跟前的新晉心腹紅人去處理。
顯然百官也知道如今荀彧的情況,所以見皇帝把事情交給他處理也沒人說些什麼,盡管荀彧如今明麵上的官職僅僅隻夠給將作大匠提鞋。等到荀彧回複說稍後會按各部各衙所報情況重新作出資金計劃的時候,將作大匠還向他低頭道謝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
將作大匠下去了,接著是廷尉上報最近長安城中的治安情況,獻帝示意盧植代理作出批示;廷尉以後是城門校尉關於城中守兵招募的問題,卻是由皇甫嵩代為處理;接下來還有水衡都尉、禦史中丞、執金吾、少府等官員先後上奏,獻帝皆是示意由三人作出的回複。
到了後來,就是剛剛提拔入朝,再沒眼色的愣頭青都是看得一清二楚了,朝會上三人已是把如今手中的權勢展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還有一些老資曆的會感到心中不平,可是沒有辦法,這次三人展示權勢,那可是皇帝直接授權示意的,他們能有什麼想法?就算有,那也得先藏在心裏,等日後再說。
不得不說,三人如今能掌得如今權勢,靠的可不隻是皇帝的信任,三人的才學也是實打實的,一應事務三人答應的都是滴水不漏,就算現場下了指令的也是無有紕漏,可以說把一切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直到重頭戲,關於這次討董功臣的封賞,三人這才臉上露出了為難猶豫之色。
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好處理,該升官的升官,該封侯的封侯,袁術、王匡、張楊之流,功勞沒有立下幾許,倒是拖了同伴不少後腿,心裏還有不少私心的就隨意封個侯爵給他們,手下傷亡比較多的就多給些金銀財貨了事;像是孔融、鮑信這樣,勤勤懇懇到最後的,又是對朝廷忠心耿耿,入朝擔當高位卻是理所當然;可是對於那些勞苦功高的,眾人卻又不免要費一番思量。
如趙雲、曹操、太史慈幾人,幾乎每戰皆有斬獲,對比與其他各路人馬來說,出色的不是一星半點兒,理應大加封賞,可是問題確實這幾人資曆太淺,曹操還好說,之前已是侍禦史,按功勞再進一步在中央擔當高位也無不可,可是趙雲和太史慈呢?年方弱冠,之前讓其升任中郎將已是破格提拔,如今若是再要高升,該是什麼職位?中郎將之上,便是三列卿和九卿了,以他們的年紀,除非他們真的是能隻手之力便逆轉天下大勢,否則那職位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升任,沒看就連荀彧如今也隻是頂著一個尚書丞的名頭嗎?背景深厚如荀彧尚且不能破例,何況家世遠不及荀彧的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