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演出《波西米亞人》;1973年在巴黎歌劇院演出《遊吟詩人》70年代是多明戈藝術上最輝煌的時期,他成為公認的威爾第和普契尼作品的詮釋者。1974和1975年多明戈開始了他歌唱生涯的最大冒險,他分別突破了威爾第歌劇中難度最高的兩個男高音角色:《西西裏晚禱》中的阿裏戈和《奧賽羅》中的奧賽羅,奧賽羅的形象成為他飾演的作家角色。首演成功後,觀眾和新聞界的反響極為強烈。1976年春應卡洛斯·克萊伯邀請和科特魯巴斯、米爾恩斯一起錄製《茶花女》全劇唱片,在錄音史上留下佳話。整個70年代,他每年要演出75場歌劇,平均每5天唱一場,差不多所有最受歡迎的歌劇的唱片都邀請他演唱,他的演出場次到1986年時已達1900場,相當於兩個人的演出生涯。盡管忙碌,但他精力過人,多年來嗓音一直保持最佳狀態。

多明戈喜歡迎接挑戰,最初他演唱的大多為意大利和法國歌劇,1980年適逢奧芬巴赫逝世100周年,多明戈又演唱了四場《霍夫曼的故事》,霍夫曼對於一個男高音來說是一個很難對付的角色。1981年初又在米蘭主演《鄉村騎士》和《醜角》,還將這兩部戲拍成了電影。80年代末他開始向德國歌劇“進攻”,演出了瓦格納的《女武神》《帕西法爾》《羅恩格林》,還錄製了《紐倫堡的名歌手》《湯豪舍》《漂泊的荷蘭人》,韋伯的《奧伯龍》,貝多芬的《費德裏奧》以及馬勒的《大地之歌》。1999年春天他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柴科夫斯基《黑桃皇後》是他第一次演出俄語歌劇,獲得了極大成功。1990年、1994年和1998年三屆世界杯足球決賽前夕舉辦的三場“三大男高音演唱會”是三次轟動全球的壯舉。2001年1月5日晚,歌劇之王多明戈在上海舉行了新世紀首場獨唱音樂會。

他還演唱過不少膾炙人口的小歌,又是位頗得好評的鋼琴家和指揮家。其中,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會歌就是由他和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

作為歌唱家,多明戈已扮演過多達115個歌劇角色,超過音樂編年史上任何一位男高音。多明戈的保留劇目有115個角色,幾乎囊括了意大利和法國歌劇中的主要角色。他曾在全球所有主要歌劇院演唱,唱片錄音有100多種,其中有93部歌劇全劇的錄音,往往同一個劇目多次錄音,共8次獲格萊美獎。他還曾錄過50多個視盤,拍過3部歌劇影片。

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寬廣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領域獲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執著的事業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斷嚐試新的戲碼,從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後來的戲劇男高音及瓦格納歌劇,甚至跨足指揮領域,全都贏得觀眾的熱愛。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見長,充滿情感和戲劇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覺好,表演細膩準確,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於演唱的技巧。

多明戈努力促進歌劇藝術走向大眾,他是第一個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露天音樂會的音樂家。盡管那一天天氣不好,演出仍吸引了40萬名觀眾。多明戈在全球各地舉行音樂會,從遠東到南美,從美國到幾乎歐洲各國。他與帕瓦羅蒂和卡雷拉斯合作舉行三大男高音演唱會,足跡遍及全球,從羅馬到洛杉磯,從紐約到東京,從墨爾本到倫敦,從巴黎到南非。

——傳世佳言——

我知道上帝賜予我的歌唱時間已經不多,但我不會很快離開。

多明戈在歌劇舞台演唱之餘,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現和培養年輕一代歌劇人才事業發展方麵,為此他曾舉辦了多屆的“多明戈國際聲樂比賽”,旨在幫助有才華的年輕歌手走向歌劇舞台。他於1993年創辦的這一賽事,迄今已在巴黎、墨西哥城、馬德裏、波爾多、東京、漢堡和波多黎各舉行。除此之外他還經常以指揮家的身份客串指揮歌劇的演出。鑒於多明戈對歌劇的敏銳感覺和對歌劇藝術的特殊貢獻,被美國華盛頓歌劇院禮聘為音樂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