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安德烈·波切利

出生地:意大利拉亞蒂科

生卒年:1958—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號稱“被上帝吻過的嗓子”。

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生於意大利拉亞蒂科,從小生活在一個熱愛音樂的農業家庭中。家中人口眾多,以種植葡萄和橄欖為生,安德烈的父親桑德羅至今仍在自製他那小產量的“ChiantiBocelli”葡萄酒。拉亞蒂科靠近具有悠久音樂傳統的名城塔斯卡尼,拉亞蒂科人都非常熱愛音樂。

波切利從小就對音樂非常敏感。從6歲時開始學鋼琴,隨後又學長笛、薩克管,並且顯露出驚人的音樂天賦,尤其在歌唱方麵,小小年紀就對歌劇特別感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波切利自小是一個弱視兒童,12歲時,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雙眼全盲,但他不自暴自棄,堅持學唱。對一個歌劇演員來說,失明無疑是巨大的障礙,每一次排練和演出都是一種痛苦。然而他以樂觀的激情和對藝術的執著戰勝心理的缺憾,一步步邁向了事業的巔峰。可以說失明反而更給他的生命賦予了尼采式的孤巍與壯麗。

波切利畢業於比薩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做了一年的法律工作,30歲才開始學聲樂。他的第一位聲樂老師是貝塔裏尼,三年後又隨柯萊裏學唱,帕瓦羅蒂在歌唱上也給過他重要的意見:“記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強迫用嗓……”,至今他像說話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羅蒂的啟示。

1992年春天,意大利意大利著名搖滾歌手佐凱洛需要與一個男高音合作演唱他和U2樂隊的樂手Bono合作的歌曲《求主憐憫》,而理想中的合作者是帕瓦羅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佐凱洛聽到波切利的演唱,大為欣賞,立即聯同他唱《求主憐憫歌》,即獲得1993年聖雷莫音樂節最佳新人獎。當帕瓦羅蒂聽了波切利錄製的試音帶之後,問道:“這個人是誰?我認為你們不需要我了,我不會比他唱得更好。”

次年2月,他首張個人專輯《寧靜的夜海》再獲得聖雷莫音樂節大獎,並發行了他的首張同名CD,一經發行就打進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並為波切利贏得了他的第一個金唱片獎。9月,波切利應邀在意大利摩德納參加帕瓦羅蒂的個人慈善音樂會,並與大師同台演唱雷昂卡發洛的《早晨》。同月,他初次登上了歌劇舞台,參加演出了威爾第的《馬克白》。

1994年,他應邀參與在摩德納舉行的帕瓦羅蒂與流行群星音樂會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1996年10月,德國,在拳王亨利的告別賽上,他與英國歌唱家莎拉·布萊曼合唱了動人的《告別時刻》,全場為之震撼,更是盛興一時。這首歌打敗了所有唱片業紀錄,成為歐洲流行榜冠軍歌,在排行榜的前十名停留達半年之久。從此也奠定了他的國際流行歌手的地位。

繼《意大利之旅》之後,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嶄新的演繹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蘭、比利時、瑞典、法國、奧地利、德國、意大利流行榜。其實,波切利是學BelCanto的,卻以Pop闖進樂壇,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認為流行音樂在我的古典音樂事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魯索、吉裏等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過流行歌曲啊。通過流行音樂,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入劇院觀賞歌劇。”波切利如此說,也是如此做的。

1998年3月,波切利發行了專輯《詠歎調》。4月19日,波切利走上了美國的演藝舞台,在華盛頓的肯尼迪中心舉行了個人音樂會,並在第二天在白宮受到了克林頓總統的接見。5月5日,波切利在蒙地卡羅的世界音樂大獎頒獎典禮上,贏得了“最佳意大利歌手”和“最佳古典音樂詮釋”兩項大獎。7月至9月,波切利進行了北美和南美的巡演。其中,最後在麥迪遜廣場舉行的音樂會門票以最短的時間銷售一空。9月,波切利以《詠歎調》接受了第二個古典音樂艾科獎“最暢銷古典音樂專輯獎”。11月,波切利參加了CelineDion的聖誕音樂會,並與她合唱了《祈禱》,使他在美國迅速走紅,CelineDion這樣評價安德烈·波切利:“如果上帝會歌唱,那麼他的歌聲應該像波切利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