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尼采
著名德國哲學家和思想家。尼采首先是一個語言學家,然後作為一個哲學家或者稱之為自由思想者。他是一個充滿著反叛精神的詩人哲學家,他強力地批判了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傳統的道德體係,主張重估一切價值,更提出了超人理論和永恒輪回的命題,渴望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強力的思想文化體係。從本質上來說,尼采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但是他不同於他年輕時代的精神導師——叔本華之處就在於,他渴望著在這個虛無的世界上尋找到一種意義,或者說創造出一種生存的意義,以此來肯定人的存在價值。他的思想為後來的存在主義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存在主義的先驅之一。但是由於尼采的某些思想過於極端,過於的強力,因此後來被納粹所利用而染上“納粹哲學家”的汙名。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寫,任何偉大都會被誤解。
尼采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衝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麵臨的精神危機。
波切利在他的《歌劇詠歎調集》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膽與能力,所選唱的曲目都是傳統男高音中最難唱和最富於技巧性的詠歎調,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藝術家的生涯》)、奇妙的和諧、“今夜星光燦爛”(《托斯卡》)、“再見吧,可愛的家”(《蝴蝶夫人》);威爾第的“美女如雲”(《弄臣》);比才的“花之歌”(《卡門》)等,一個新秀能將這些沉重的詠歎調“啃下來已算不錯,唱法也比較正統、自然、舒服,始終保持著柔和的音色和穩定的聲音,不過重也不太衝,聽來令人放心。
他高聲區的CLOSE是采用母音變圓變暗的唱法,有很強的穿透力,混合共鳴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說他的CLOSE給人的感覺聲音是從胸、腹中發出的。如他帶有胸聲唱出9個HIGHC的“多麼快樂的一天”,有著帕瓦羅蒂的影子。
波切利最新得獎紀錄:1999格萊美獎最佳新人獎提名,1999新曲《THEPRAYER》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聲帶歌曲》提名(與席琳狄翁合唱)。2000年2月獲42屆葛萊美獎上獲得兩大提名——“最佳流行男歌手”和“最佳流行合唱組合”。9月,在由美國總統克林頓參加的在華盛頓舉行的第28屆的NIAF(意美合作論壇)上,波切利通過衛星從盧卡傳輸送上了他的歌聲,並同時獲得了“意美友誼”獎。2002年3月在蒙地卡羅接受了兩項世界音樂大獎——“全球最熱賣的古典藝術家獎”和“最熱賣的意大利藝術家獎”。5月,因其對音樂的傑出貢獻,波切利被授予了全英音樂獎。2003年5,波切利因《戀戀情聲》在英國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被授予了兩項全英音樂獎——“最暢銷古典音樂獎”和“年度專輯獎”。
如今,被萬千歌迷喜愛的波切利已經實現了童年的夢想,但事業的巨大成功並沒有破壞他內心的寧靜。他依然是一個喜歡冒險、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除了音樂,他還喜歡文學,尤其是俄法作家的作品,他喜歡朋友,喜歡做菜,經常占領家中廚房,興致勃勃地搞出幾道拿手的意大利名菜。他並不介意自己是一個盲人的事實,他堅信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尤伯瑞的話:“心靈是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傳世佳言——
我認為流行音樂在我的古典音樂事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魯索、吉裏等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過流行歌曲啊。通過流行音樂,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入劇院觀賞歌劇。
席琳·迪昂說:“如果上帝會唱歌,那麼他的聲音應該聽起來像波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