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大時代(2 / 2)

朱京大學校內有一片家屬區,實際建築年齡在十到四十年之間不等,但隻看外貌風格、布局造型,卻活生生是上個世紀乃至上上個世紀的古建築,沒有高層或者說塔樓,隻有板樓,以及獨棟小別墅。

這是現用校區複建時的緣故。當時,朱京大學得以重回西城區,全賴各方校友傾力支持。而捐款捐地的幾個主力校友,唯一的要求,乃是保留與重現他們讀書時,“一河三湖”的景致,包括其中的建築。

全部複建是不可能的。因為有三四成的校區已經開發成熟,拿回來的價格太過高昂,無法負擔。

所以現在的朱京校區,一半現代,一半古典。古典裏藏著現代的體貼,現代延續了古典的韻味。

現代的以校行政樓為代表,包括絕大多數院係所;古典的除了“一河三湖”,還有美術學院、外語學院、數學學院等“隻需紙筆”就可以進行教學研究工作的院係所,以及家屬區。

這倒不是因為朱京大學特別優待教工。這是因為,現代教學的需求,與古典園林的養護之間,有不可調和的衝突。反倒是日常居住,大部分可以融洽協調;而餘下的小部分麼……無疑是地下車庫!

植物在地下的根係不會矮於其在地麵的枝幹,尤其在這氣候幹冷的北方;倘若建了地下車庫,樹木就長不大了,園林也就無可謂“林”了。

至於教學需求與園林養護的衝突,並非任何一方的責任,隻是時代不同、技術不同,所以不相容納而已。

譬如,理學部物理學院的地球物理學專業,有地動監測實驗室,是深深建在地下的;並且周邊一定距離內,逐次有防震要求——這裏的“防震”不是“預防地震”,而是“防止震動”。因為儀器敏感又不具有甄別能力,倘若頭頂上開過一列火車,它會當成特大地震提交警報。

又譬如,化工學院每天要處理大量重毒實驗“三廢”,廢氣、廢液、廢渣,操作程序雖然嚴格,卻難保百密沒有一疏,也不適合擺到水波湛湛的河邊。

隻是,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隻需紙筆”的院係也開始有更多設備需求。

像數學科學學院下的三個係,就與計算機學院聯手籌建了超級大型計算機“星河”四號,大部分時間與功能用以項目計算,小部分則用以向公眾開放計算服務——當然,收費。

又像美術學院與電子工程學院合作的視聽實驗室,後來經生物學院、醫學院等院係的加入,擴建成了生物電子實驗樓。

實驗室首位誌願者是一個失去雙臂的殘疾人,他在實驗室用可以看到“骨骼”、“肌肉”與“神經”的新手臂,在鍵盤上緩慢但準確地打出了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並抓起了一個蘋果,而後是李子、櫻桃。

第一次實驗後,這個實驗室所產的“手”,幾乎是一眨眼就達到了“捏起瓜子”的水平;而同樣是這個實驗室所產的“腳”,則從“散步”,小跑著進步到了“小跑”。

正是在此基礎上,十年前,機甲學作為一門具有戰略意義的超大型綜合學科,開始逐步成形、興起。

而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現代的信息全球化,令這一次嶄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各地同時萌芽。

無論哪個政體,均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不同的是,小型政體無力投入研究也沒必要投入;但作為這個行星上唯三的龐然大物,帝國、聯邦與聯盟,為了各自的發展空間,不得不進行激烈角逐,別無它路可選。

然而核保護傘的存在,又令最直接的掠奪方式,戰爭,成了眾所周知的禁區。

所以,這三方隻能一邊加快探索與開發外太空的步伐,一邊在機甲學上爭先恐後,一邊還要與南方大陸等其它政體眉來眼去試探個不停,連帶在桌麵底下彼此過陰招、下黑手。

就這樣,在全球空前一致的壓力氛圍下,在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質支持下,智慧的火花激烈迸發,推動太空大開發、推動機甲學,也推動整個人類的命運,滾向了誰也無法卜知的未來。

唯一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個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