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中國古典小說還擅長通過對話刻畫人物性格。言為心聲。同為大家閨秀的林黛玉和薛寶釵,一個出汙泥而不染,富有反抗精神,一個處濁流而同汙,處處衛道;同是下等奴婢的晴雯與襲人,一個正氣凜然,高昂著“奴才”的頭,一個八麵玲瓏,窺伺著躋身主子行列的階梯。這些鮮明性格的映現,除了靠行動,就是靠性格化的語言去完成的。李逵那一聲“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怒吼,對刻畫人物性格,勝過千言萬語。可以說,寫富有表現力的行動和性格化的對話,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突出藝術特長。
二、側重人物心理曆程的探索
有的同誌認為,西方小說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不斷探索人物內心曆程的曆史。這話是有見地的。魯濱遜獨處荒島,與世人隔絕,卻有著豐富的內心活動與遐想;拉摩的侄兒,窮困潦倒,人性被嚴重扭曲,卻有著清醒的哲理思考。於連對紅色將軍服的憧憬,對德·瑞那夫人的先占後愛,對木爾小姐的傲慢與追求,春夢破滅後的槍殺情人……沒有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絕然達不到如此驚心動魄的境界。正是在這裏,斯湯達把心理描寫推向了新的高峰。到了俄羅斯小說家筆下,探索人物心靈的藝術,又獲得新的飛躍。正如魯迅評價陀斯妥也夫斯基時所說的:“他把小說中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裏,來試煉他們,不但剝去了表麵的清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清白,而且還拷問出那藏在罪惡之下真正的清白來。” 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等都是心靈描寫的傑出大師。托翁對安娜目睹情人墜馬的描寫,令人歎為觀止。
此外,在景物描寫發那個麵,中國古典小說相形見絀,除了《儒林外史》、《老殘遊記》等少數作品有著值得驕傲的片斷外,大部分作品,不但寫景的篇幅極少,而且流入俗套。不是“有詩為證”,就是“但見……”接下去的韻文鋪陳,往往即空泛又缺乏靈性。在這方麵,西方小說後來居上,不惜濃墨重彩地描繪風景。情隨景生,景融入情,既愉悅了讀者,又有利於主題的表達以及人物的塑造。
魯迅:《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事》。
主要參考書目
1、《魯迅論文學與藝術》
2、李銀珠等:《中國古代小說十五講》
3、賈文昭、徐召勳:《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
4、《小說技巧新編》(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5、林澤生、黎偉東:《中外名家論創作技巧》
6、葉朗:《中國小說美學》
7、高行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8、《小說創作二十講》(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9、彭嘉錫:《小說創作十談》
10、郭超:《小說的創作藝術》
11、楊江柱:《西方文海一勺》
12、冉欲達:《論情節》
13、高爾純:《短篇小說結構理論與技巧》
14、洪鈞:《小說創作放談》
15、《外國名作家談寫作》(北京出版社)
16、《契訶夫論文學》
17、《中外文學名家論創作技巧》(廣西人民出版社)
18、巴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19、愛.福斯特:《小說麵麵觀》
20、《西方文論選》
21、喬·雷班:《現代小說寫作技巧》
22、石昭賢、馬家駿等:《歐美現代派文學三十講》
23、陳慧:《西方現代派文學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