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譯文】

用反觀別人的方式來複驗審察自己,在反複探求中去觀察對方言辭中隱含著的真情。談話中要謀求自己的內心平靜,才能聽取對方的言辭,進而考察他言辭中涉及的諸事,探討萬物,辨別雌雄。即使對方言辭所談之事是次要的,不是急於要知道的,也可以從細微的征兆中發現其中隱含的真情。

就像刺探敵情潛伏敵境一樣,要準確地估量對方的能力,探知推測出對方的意向,像符應一樣靈驗,像螣蛇所預示禍福一樣準確不差,像後羿射箭一樣百發百中。

【感悟】

要想探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必須要用機巧靈變的方法,即“欲聞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以察其真偽,了解其喜怒哀樂。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內心平靜,以使自己的判斷準確,抓住對方的真實意圖。

【故事】

一、召陵之盟

齊桓公在北方稱霸以來,威望與日俱增。但長江流域的“南蠻”楚國人卻不太服氣。楚國地處湖北,是天下有名的九頭鳥,作為南方超級大國,楚國不斷拓疆,成為北方黃河流域的大患。

齊桓公號稱東方不敗,打算跟楚國人過過招。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八國聯軍,直接攻擊河南省南部的楚國北境。

八國協同出擊,史無前例,給楚人造成心理的威懾力極大,楚人不敢出兵迎擊。齊桓公為保存實力亦不敢冒然做深度進攻,隻好集結在楚境上休整觀望。雙方這麼幹瞪著眼,誰也不敢先動手。

楚方派出的談判大員“屈完”,來在邊境上談判,商議解決爭端。

屈完先生是個南方快嘴子,春秋第二舌辯之士,屬於湖北的九頭鳥和滾刀肉,極不好對付。他在談判中出盡風頭,創造了一大堆知名成語,諸如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汝之涉吾地也。

屈完說:“咱們楚齊兩國一個在荒南,一個在遠東,好比一個是馬,一個是牛。牛不會找馬做愛,馬也不會跟牛交配,風馬牛不相及也。所以啊,你我沒關係。可是您老不遠萬裏來打我們,真就奇怪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把個齊桓公給質問得啞口無言。

齊桓公回答不上來,管仲就出來找轍,解釋自己討伐楚國名正言順:“從前,我們祖上的薑太公得到周天子批準,可以征伐天下任何諸侯,維護周室尊嚴,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你們的穆陵關,都是我們祖上管的地麵。我們怎麼就不可以到你這裏來打!”

屈完回答說:“您說的道理兮很對。但是,鄙國犯什麼錯誤兮?請您明示。”

齊桓公心想,這個還用問嗎?楚國區區一個子爵,居然冒稱楚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這還不是有罪!但管仲攔住了他。管仲想,一旦提出這個責問,楚國偏死活不肯去掉王號,不聽我們的,我們豈不很失麵子。於是管仲找了不疼不癢的小事由,便於對方改正的:“你們楚國特產苞茅,要上貢給朝廷,可是你們一連三年不上貢,周王室都喝不上好酒了。拒不上貢,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啊。”

上貢苞茅不是件難事,不過就是割些草送去嘛,比去掉王爵的番號容易的多,屈完看見對方是給自己台階下,趕緊借坡下驢,承認道:“如果您就為了這點小事兮,那我們上貢苞茅不就完了,何苦千裏迢迢跑來打架?”

管仲聽出對方指摘自己小題大做,口氣還很硬,就搬出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責問楚國:“還有一樁事,周昭王從前南征楚國,死在這裏了,我們特來討個說法。”

周昭王是西周早期的一任天子,曾經出兵征討長江流域,整理南蠻,平叛了26個小國,勝利班師回來,卻在漢水上淹死了,全軍覆沒。

屈完說:“周昭王老輩子的那點事兮我知道,那是交通事故兮誰管得了。”

其實不是交通事故。當時,可惡的楚國人為了抗拒周天子,就拿樹膠粘合了船板,拚湊成船,送給周昭王坐。這些流向冥界的船隻,到了中流就遭水泡解體了,周天子落地鳳凰不如雞,給淹死了,六軍全部覆沒。但是,這官司到今天,是誰也說不清的了。

齊桓公聽了半天,見兩人越扯越遠,惱了,吹胡子瞪眼說:“真惱人啊!少狡辯!寡人的大軍在此,誰敢抗衡,寡人想滅誰,誰能跑得了!”

屈完說:“您老人家倘若以德服人兮,誰敢不服?您要動武兮,嘿嘿——我們方城為城,漢水為溝,兵多將廣,正好和您老人家兮,大幹一場!”

這個柔中帶剛不卑不亢的家夥把對方噎得一愣一愣的,腦袋“兮兮”直冒冷氣。說實話,齊國還真不敢打個魚死網破。回顧齊桓公進行過的二十幾次戰爭,都是胡蘿卜加大棒嚇唬嚇唬,齊國當時的國力尚不足以真打狠打。於是訂立盟約,齊楚講和:“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你該給周天子上貢苞茅還得上貢,我認你是哥們還是哥們。”一場來勢洶洶的暴風驟雨,被屈完的外交辭令化解,頃刻化為萬裏晴空。

二、夥夫智救武臣

武臣(?—前208年),秦朝末年陳地(今河南淮陽)人。秦末陳勝反秦起義軍中將領,後來自封趙王。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率先發動反秦起義,起義軍迅速發展壯大。起義不久,陳勝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王。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後,派出多路軍隊攻擊各地的秦軍。起義軍中的將領陳餘建議陳勝派遣一支部隊進軍河北,平定河北地區。陳勝采納了陳餘的意見,委任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和陳餘為左右校尉,撥給他們三千軍隊,命他們向北去攻取河北原屬趙國的地區。

武臣率軍到達河北後,遊說河北地區的豪傑人物,勸他們抓住機遇參加反秦戰爭,爭取占地封侯。當地的豪傑人物都認為武臣的話很對,於是紛紛投奔武臣為其效力,武臣軍隊的人數一下子增加到好幾萬,實力大增。武臣自號武信君,一口氣占領了趙地十座城池,在河北地區站穩了腳跟。

武臣的軍隊繼續攻打趙地,趙地的很多城池堅守不降,武臣的軍隊一時難以攻克這些城池,於是轉向東北方向去攻打範陽縣。

範陽縣人蒯通遊說範陽縣令,勸他投降武臣,範陽縣令接受了蒯通的建議。蒯通又去遊說武臣,勸他接受範陽縣令投降並優待範陽縣令,以此誘導趙地其他地區投降。武臣接受了蒯通的建議,按照蒯通的策略施行,趙地先後有三十多個縣向武臣投降,武臣占領了趙地的廣大地區。

此時,陳勝屬下大將周文率領的軍隊在在戲水附近被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擊敗,陳勝起義軍的實力遭受重大損失。陳勝聽信一些小人的讒言,誅殺了很多率軍攻城略地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使起義軍內部人心離散。跟隨武臣平定趙地的張耳和陳餘鼓動武臣脫離陳勝的統轄,武臣采納了他們的意見,自立為趙王。武臣稱王後,任用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派人通報陳勝。陳勝得到消息,非常震怒,要想把武臣等人的家屬統統殺掉,然後發兵攻趙。陳勝的相國房君勸諫陳勝說:“我們的強敵暴秦還沒有滅亡,又去誅殺武臣他們一班人的家屬,這不是等於又樹立一個如強秦一樣的敵人麼?既已成了事實,不如大方些,派人道賀。順便告訴他們,叫他們趕快率領軍隊向西進攻,攻打秦國。”陳勝采納了房君的意見,把武臣等人的家屬接到京城,以便監視,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隨後,陳勝派遣使臣到趙地去向武臣等人慶賀,並且敦促他們趕快發兵西進入關。張耳和陳餘對武臣說:“您在趙地自立為王,本來不是陳王的意思,這次陳王派使臣來慶賀,那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如果張楚”把秦朝滅掉,下一個目標就是趙國,您千萬不要上他的當。現在為我們自己作最好的打算,不如北麵攻取燕國,南麵收拾河內地區,擴充地盤;趙國若能南據大河,北麵擁有燕國,即使“張楚能把秦朝滅掉,也不敢對我們怎麼樣了。”武臣認為張耳和陳餘的計策很好,於是拒絕接受陳勝發兵西進的命令,轉而派遣韓廣等將領率領軍隊分頭攻打燕國、常山、上黨等地區。

韓廣率領軍隊到達燕地,受到燕地人擁戴。韓廣脫離武臣統轄,自立為燕王。趙王武臣得知韓廣自立為王的消息,與張耳、陳餘率領軍隊駐紮在燕國的邊境,準備攻打燕國。一次,武臣脫離趙軍主力在邊境上隨便走走,卻遇上了燕國的軍隊,被燕軍俘虜。燕國軍隊的主將把武臣扣留為人質,向趙國開除條件,要求趙國割讓一半土地給燕國,才放武臣回去。張耳、陳餘等趙國大臣先後派遣多批使臣前往燕國交涉,希望要回武臣。燕國將領殺死趙國的使臣,堅持讓趙國割地的要求。張耳和陳餘麵對燕國將領的強硬態度,一時也拿不出好的辦法。此時,趙軍中有一名夥夫跟他同宿舍的夥伴說:“我去和燕國人談判好了,我有辦法讓趙王和我一起回來。”同宿舍的夥伴都取笑他說:“我們派去的十幾個使臣都被他們殺掉了,你有什麼本事能和趙王和你一起回來呢?”這個夥夫獨自前往燕軍大營,求見燕軍主將,對燕軍主將說:“你知道我是來幹什麼的?”燕軍主將說:“還不是想來要回趙王。”夥夫說:“你知道張耳、陳餘是什麼樣的人嗎?”燕軍主將說:“他們是賢人。”夥夫說:“你知道他們要想怎麼樣?”燕軍主將說:“想要回他們的趙王罷了。”夥夫笑了起來,說:“你還不知道他們想要幹什麼呢?武臣、張耳和陳餘幾個人驅策軍隊,不動刀兵就能占領趙地幾十個城池,他們都有野心南麵稱王,難道隻是甘心做別人的卿相啊?臣與君的地位怎麼能比呢?現在大勢剛定,所以不敢三分各立為王。以年紀的大小為序,先立武臣,安定趙地的民心。現在趙地已經安定下來了,張耳和陳餘二人也想分割趙地自立為王,隻是還沒有機會。現在你把趙王武臣囚禁起來,張耳和陳餘外表上裝著要索回趙王,其實是想讓燕國把他殺掉,那麼他們就可以分割趙地而自立為王了。以原來趙國的實力,攻打燕國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何況張耳和陳餘兩個賢王聯合起來,以懲罰燕國殺害趙王的罪過為名,燕國就會很快被消滅掉了。”燕軍主將覺得這個夥夫的話很有道理,就把趙王武臣釋放了。這個夥夫親自駕車,與趙王武臣一道回了趙軍大營。

三、蘇代遊說相應侯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秦國重新平定了上黨郡。接著,秦軍兵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攻陷皮牢;另一路由司馬梗率領,平定太原。韓國、趙國非常恐慌,派遣蘇代攜厚禮去遊說秦相應侯說:“武安君俘虜了馬服子趙括,是嗎?”應侯說:“是的。”蘇代說:“趙國滅亡了,那麼秦王就要稱帝了,武安君也將位列三公。武安君為秦國戰無不勝,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南麵平定了部、毀及漢中,北麵俘虜趙括四十萬大軍,即使是周公、召公、呂望的功績也不過如此啊。如今,趙國一旦滅亡,秦王就將稱帝,那麼武安君必定位列三公,你甘願處在他的下位嗎?即使你不息處在他的下位,卻也辦不到。秦國曾經攻打韓國,包圍刑丘,圍困上黨,上黨的百姓都紛紛逃往趙國,天下人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已經很久了。如今滅掉趙國,它北部的百姓將歸附燕國,東部的百姓將歸附齊國,南部的百姓將歸附韓國和魏國,那麼,你所能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幾個人了。因此,不如借此機會命令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勳。”於是,應侯對秦王說:“秦兵疲勞不堪,不如讓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以便讓士卒休整一下。”秦王聽從了他的意見。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城,雙方講和。正月間,雙方罷兵休戰,武安君聽到這件事,從此與應候不合。

九月,秦國又發兵,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邯鄲。這時武安君生病,不能出征。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開始攻打邯鄲,收效不大,秦發兵增援王陵。王陵損失了五個營的人馬。這時,武安君的病好了,秦王想派武安君代替王陵攻打邯鄲。武安君對秦王說:“邯鄲確實不容易攻打。況且諸侯要援救一天即可抵達,而那些諸侯怨恨秦國已經很久了。如今,秦國雖然攻破趙國在長平的軍隊,但秦國的士卒也因此而傷亡過半,國內空虛。跋山涉水,不遠萬裏去攻打別國的都城,如果趙國在城內作內應,諸侯攻打秦軍的外圍,秦軍就一定會被攻破。千萬不能這樣做啊。”秦王親自命令武安君去代替王陵指揮軍隊攻打邯鄲,武安君不聽從。於是秦王派應侯去勸說武安君,可是武安君還是不肯聽從,就稱病在家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