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派王齕代替王陵率軍攻打邯鄲,八九月間秦軍包圍了邯鄲,但還是攻不下來。楚國派春申君和魏國公子一起領兵十萬進攻秦軍,秦軍死的死,逃的逃,損失了很多,武安君說:“秦王不肯聽從我的勸告,今天又怎麼樣呢?”秦王聽說了,非常生氣,強令武安君出征,武安君又詳稱病勢嚴重,應俱前去勸說,仍不肯出征。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普通士伍,把他流放到陰密。武安君生病,不能動身。過了三個月,諸侯軍隊進攻秦軍更加猛烈,秦軍多次退卻,使者回國報告戰況,請求增援。秦王就派人去把白起趕走,不準他居留在鹹陽城。武安君隻得離開鹹陽城,到離城西門十裏的杜郵。秦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說:“白起被貶遭流放,悶悶不樂,內心不服有怨言。”秦王就派使者賜給自起一把劍,讓他自殺。武安君在引劍自刎前說:“我對上天犯了什麼罪,以至落得個這樣的下場?”過了很久,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的士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將他們全部活埋,真是死有餘辜。”說完就自殺了。武安君死於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武安君的死,並不是因為他有罪過,於是,秦國百姓覺得可憐,城鄉都要祭祀他。
四、燭鄒的三大罪狀
春秋戰國時,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非常喜歡喂養捕捉野兔的老鷹。有一次,有人送給齊景公幾隻漂亮而又凶猛的老鷹,齊景公十分高興,就命令手下的大臣燭鄒,專門負責喂養、管理。
喂養老鷹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除了每一餐都要給老鷹吃肉外,還得經常訓練它撲擊野兔的能力。
一天,燭鄒在給老鷹喂肉時,一不小心逃走了一隻老鷹。燭鄒嚇壞了,連忙帶人追趕,可是追到一座樹林邊,老鷹三飛兩撲就不見蹤影了。
齊景公知道了這件事,大發雷霆,命令手下的人把燭鄒綁了,準備把他處死。
這葉,宴子正在齊國做宰相,他看到燭鄒危在旦夕,就走到齊景公身邊,說:“大王,燭鄒有三大罪狀,這樣殺了,太便宜他啦!”
齊景公正在惱火,覺得晏子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問:“照你的意思該怎麼辦?”
晏子說:“我們不能無故殺人,讓我來替大王公布他三大罪狀,然後殺死他。這樣,天下的人就會更加信服大王了。”
“對,你公布吧!”齊景公同意了。
晏於甩了甩長袖子,從容不迫地走到燭鄒麵前,指著燭鄒的鼻子,嚴肅地說:“燭鄒,你為大王養鳥,卻不負責任,讓鳥逃走,這是你的第一條大罪狀。”
燭鄒聽了,低下了頭,齊景公呢,點了點頭。
晏子繼續說道:“燭鄒,你的第二條大罪狀更不能饒恕,我們大王本來不要殺人,但為了一隻鳥的緣故,卻使得他要殺人了。”
燭鄒聽了,臉上露出了迷惑的神色,齊景公漸漸低下了頭。
晏了仿佛什麼也沒看到,他又高聲說下去:“大王把你殺了,就會使天下人都感到,大王把鳥看得比人還重要,這是你的第三條不可饒恕的大罪!”說到這裏,晏子回頭對齊景公說:“好啦,大王,他的罪我已公布完了,請下令殺吧!”
這時,齊景公滿臉通紅,站起來揮揮手說:“不用殺了,我聽懂你的意思了。”隨即命令手下的人把燭鄒放了。
五、五張羊皮換人才
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秦穆公為了振興自己的國家,到處收羅人才。他聽說被晉國滅掉的虞國原來有一位名叫百裏奚的大臣,十分有才華,就千方百計打聽他的下落。
後來,有人告訴秦穆公,百裏奚先被抓到了晉國,可他不願在滅了自己祖國的晉國做官,逃到了楚國,以看牛度日,後來楚國國君楚成王命他去放馬。
於是,秦穆公打算派使臣帶禮物給楚成王,以便讓楚成王送百裏奚到秦國。大臣公孫枝得知後,連忙勸他說:“這可千萬使不得。楚國人之所以讓他去放馬,是因為不了解他的底細,不知道他有過人的才能。要是國君您這麼大張旗鼓地去請他,分明就是告訴楚國百裏奚是個人才。那樣,楚國就會重用他,他還能到咱們秦國來嗎?”秦穆公說:“依你說怎麼辦才穩妥呢?”公孫枝說:“我看還不如以百裏奚是秦國的逃犯為由,和楚國人進行交涉。”
秦穆公聽了公孫枝的建議,覺得挺有道理,就依照當時一般奴隸的身價,派使者帶了五張羊皮,去見楚成王。
使臣到了楚國,對楚成王說:“我們國家有個奴隸叫百裏奚,他觸犯了刑律,現在躲在貴國,請讓我們把他贖回去,好治他的罪,以警告別的奴隸別學他的樣子。”
楚成王聽了,信以為真,就命令人把百裏奚逮了起來,裝進囚車,交給了秦國的使臣。
秦國的使臣把百裏奚帶回秦國後,秦穆公拜他為宰相,他為幫助秦穆公建立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六、寬猛相濟
“寬猛相濟”指施政時寬大與嚴厲要相輔而行。
此典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春秋時,鄭國的政治家子產執政後,實行改革,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製,並把刑書(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因而不久就使國力增強,威信提高。
公元前522年,子產病危。臨死前,他對大臣子太叔說:“我死以後,由您執政。隻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寬大來使百姓服從,其次就是嚴厲了。火猛烈,百姓看著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懦弱,百姓輕慢而玩弄它,所以死於水的就很多。因而寬大不容易做到啊!”
子產死後,子太叔執政。他不忍心嚴厲,而實行寬大,結果鄭國出現了很多盜賊,並且聚集起來侍機鬧事。子太叔後悔地說:“我早聽子產老人家的話,就不至於到這一步了。”於是發兵攻打盜賊並全部殺掉。這一來,其他盜賊也就收斂了。
孔子聽說這件事後,非常讚賞子太叔的做法。他說:“好啊!政事寬大百姓就怠慢,怠慢了就用嚴厲來糾正。嚴厲了百姓就傷殘,傷殘了就實施寬大。用寬大調劑嚴厲,用嚴厲調劑寬大,這樣政事就調和了。”
七、晉國苦奢
這則典故說明一個道理:“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居於領導地位的人,一言一行都會對群眾產生影響,關係到世運人心,必須謹言慎行。
此典出自《尹文子·卷上》: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
無幾時,人綿大布之衣,脫粟之飯。
這段話意思是說:從前,晉國流行講排場、擺闊氣的風氣,晉文公便決定以身作則,用儉樸節約的作風去糾正它,他不穿華麗高貴的絲織品,不吃美味佳肴。
果然沒過多久,人們都穿起了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飯來。
八、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意思是把人命視作野草一樣。人們用它形容反動統治者濫施淫威,隨意殘害人命。
此典出自《漢書·賈誼傳》:“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營然。”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賈誼深受漢文帝的信任,擔任梁懷王(文帝的小兒子)太傅。在這期間,賈誼上書漢文帝,寫了著名的《陳政事疏》,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漢文帝采納。在這篇文章中,賈誼除了縱論天下形勢,提出許多重大的治國策略外,還詳細地分析了教育太子的重要性。
賈誼寫道:“夏、殷、周三代之所以能夠長治久安,就是因為對太子的教育采用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法。而秦朝卻不是這樣,在社會風俗方麵不講究辭謝謙讓,而一味地崇尚背後告密、當麵攻擊,人與人之間互相爭鬥,像烏眼雞一樣;社會上普遍地不重視禮義仁德,一味地崇尚刑事處罰。秦始皇任命宦官趙高做胡亥(秦二世)的師傅,趙高教他斬殺刑罰,胡亥所學到的本事,不是砍人家的頭、割人家的鼻子,就是剿滅人家的三族。因此,胡亥頭一天登基即位掌大權,第二天就隨便射殺無辜。忠心耿耿地向他進諫的人,被定為誹謗當今;深謀遠慮地替他出主意的人,被說成妖言惑眾。胡亥把人命看做野草一般不值錢,在他看來,殺人就如同割掉野草一樣,可以隨意為之。難道說,胡亥生來就本性凶惡嗎?不是的。原因就在於,趙高所教導的那一套是違背情理的。”
九、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原意是指封建時代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或指違反封建道德。後來人們用它指罪惡重大。
此典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夫為人臣而弑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秦朝滅亡以後,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一次,漢軍和楚軍在廣武對陣,雙方相持不下。項羽要求同劉邦單獨決鬥,劉邦不願意。他運用計謀,曆數項羽十大罪狀。他對項羽說,你有十大罪狀。第一,你我同楚懷王約定,先攻下關中者為王。現在我先攻下關中,你卻違背前約,自己稱王;第二,你假借王命殺死卿子冠軍宋義,篡奪軍權;第三,你違抗楚懷王命令,擅自率兵入關;第四,你燒毀秦宮室,盜掘秦始皇墓,掠奪財物;第五,你殺死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第六,你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第七,你胡亂封王封地,煽動叛亂;第八,你把義帝楚懷王趕出彭城,自己稱王稱霸,又奪取韓地,並吞梁楚;第九,你派人到江南殺死了義帝楚懷王。
當講到第十條罪狀時,劉邦加重了語氣大聲說:“你身為臣子卻殺死君主,濫殺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等人,掌權施政非常不公平,主持訂盟約卻不信守自己的諾言,你的種種惡劣行徑都是為天下所不容,實屬犯上作亂,毫無道德可言。這就是你的第十條罪狀。”
項羽聽後勃然大怒,命令弓箭手放箭,一箭射中劉邦前胸。劉邦為了安定士卒之心,彎腰摸著腳說:“這家夥射傷了我的腳趾!”從那以後,漢軍退回成皋城中防守。
一〇、東窗事發
“東窗事發”比喻一些罪惡行為被人揭發或一些秘密事情被泄露了。
此典出自《西湖遊覽誌餘》:“秦檜之欲殺嶽飛也,於東窗下與妻王氏謀之……檜曰:‘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宋朝有一個大奸臣,名叫秦檜,他私通金國,奉金主之命,要陷害嶽飛。秦檜陷害嶽飛的奸謀,都是在他家東麵窗子下,與他的妻子王氏共同謀劃出來的。
過了一段時間,秦檜死了,沒過多久,他的兒子秦僖也死了。秦檜的妻子王氏設醮擅超度冤魂,並請了一些有方術之士,看看秦檜父子在地府情況。過了一會兒,一個名叫伏章的方士看見秦僖上了鐵枷關在地府的牢獄裏,便問他:“太師在哪裏?”秦僖說:“在豐都。”於是伏章依照秦僖的話,到豐都去找。果然看見秦檜和萬侯萵(秦檜的同學)都被套著鐵枷,在做苦工,受盡折磨。秦檜對伏章說:“煩勞你對我夫人說一聲,我和她在東窗下商量的那件事,現在被揭發了。”
一一、英布謀反
漢王劉邦與馬楚軍在彭城展開激戰、戰事不順利,就從梁地逃出,到了虞城縣,對左右隨從的人說:“象你們這些人,都是不值得商討大事情的人。”有拜見漢王的人隨何進來說:“不明白陛下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漢王劉邦說:“誰能為我出使淮南,使他們把士兵們拉出來起事背叛楚國,讓項王在齊國滯留幾個月,那我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隨何說:“臣於我請求出使淮南。”於是就撥給他二十個人一塊出使淮南。到了淮南,淮南太宰和他們周旋,三天都沒能見到淮南王。隨何因而勸大宰說:“淮南王之所以不接見我隨何,必定是由於認為楚國勢力強大,而我們漢王的勢力弱小,這正是我為什麼出使淮南的緣故。讓我隨何能夠見到淮南王,把其中的道理說出來,說得有道理,那正好是大王所想聽到的東西;說出來如果不是那麼回事,就讓我隨何等二十個人在淮南的集市上趴在砧子上死在斧頭之下,以表明你們背棄漢王而歸順楚國的心意。”太宰把這番話給淮南王說了,淮南王見了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這個使臣恭敬地進奉一封書給大王駕前,私下裏很奇怪大王你為什麼跟楚國那麼親密呢?”淮南壬說:“我麵向北對楚國以臣子身份來做事。”隨何說:“大王您與項工都是一樣並列的諸侯王,而北向稱臣,必然以為楚國勢力強大,可以把您的國家托付給它。項工討伐齊國,身上背著牆板,手裏拿著鐵杵,身先士卒去衝鋒陷陣。大王您應該把淮南的兵力全都征發出去,而且親自為將,去充當楚軍的先鋒部隊,而現在隻發出四千人的軍隊去幫助楚國,這是麵對北方對人執臣子之禮的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嗎?當漢王在彭城打仗,項王也沒到齊國時,大王您應該糾集淮南的全部兵力,日日夜夜在彭城之下投人戰鬥、而今卻手握一萬多人的重兵,都沒讓一個人渡過淮河,暗地裏垂手去觀看誰能打勝。這是把國家托靠於別人的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嗎?大王您隻是以空頭名義向楚國稱臣,而想壯大自己,獨立一方。我私下裏認為大王這種做法不可取。然而大王您不背叛楚國,認為漢王勢力弱小。那楚國兵力雖然強大,卻在天下人麵前背上了不義的名聲,就因為他們背棄了大家都知道的約定而且把義帝也給殺了。然而西楚霸王隻是以打勝仗而自恃強大。漢王劉邦收攏各路諸侯;返回把守成皋、榮陽,到蜀地、漢地去取糧食,把防護溝挖得很深,壁壘很堅固,分兵把守著邊界防守著。楚國軍隊從齊地回兵時,隻能借道梁地,這已經是深人敵國腹地八九百裏了,想要打找不到敵人,攻擊城邑又無力去攻克,一些老的弱的兵卒從千裏之外運送糧食,楚軍士兵到榮陽、成皋時,漢軍隻會堅固防守而不出動,他們前進無法攻擊,後退不能解脫,所以楚軍士兵就容易疲憊了、假如讓楚軍士兵打敗漢軍,那各路諸侯就會感到自身很危險而跑來援救。那楚國的強大,正好招來天下的軍隊和他作對。所以,楚軍不如漢軍有利。這種形勢是顯而易見的,現今大王你不與有萬無一失的漢軍聯手。而把自己托靠在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裏為大王您感到迷惑不解。我並不認為淮南的軍隊就足夠去消滅楚國。大王您如果發動軍隊背棄楚國,那項工必然會滯留下來,滯留幾個月,漢主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我懇求和大王您舉起您的利劍而歸順漢王,漢王一定會劃出土地而分封大王,一而況且淮南之地,必定會歸大王您所有。所以漢王恭敬地派使臣我進奉這愚鈍的計策,希望大王您審慎考慮。”淮南王說:“我請求接受漢王的吩咐。”暗地裏準許背叛楚國而歸順漢王,沒有敢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