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樊德洪正在為企業謀劃新的未來,他雄心勃勃地說:力爭在三年內成為“全球第一”的幹燥過濾器生產企業。
點評:讀樊德洪的創業經曆,令人震撼與敬佩。讓人震撼的是他在無路可走的境況下,沒有退讓,義無反顧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到底。讓人敬佩的是他的堅韌的毅力以及出自心底的社會責任心,在付出全身心努力取得創業成果後,能發自肺腑地付出愛心,擔起社會的責任。他成功創業的因素除了不怕挫折,以堅韌的毅力為實現目標奮鬥外,另一個,是舍得投入,不斷加強技術創新與改造,以及善於企業文化建設,熱愛員工,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培育。
11.季國苗:紡織大縣裏的棉花王
個人小檔案:季國苗,高級經濟師。1987年畢業於紹興縣財經學校,進入紹興縣馬鞍鎮供銷社工作,先後任收銀員、統計、助理會計、主辦會計和主任助理。1997年起,擔任紹興縣供銷合作社第二棉花收購站經理。2003年自創紹興縣濱江特產棉花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06年繼續創立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曆年被評為縣供銷係統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到09年連續6年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2009年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並被紹興市農行聘為行風監督員。
從平凡中起步
1987年7月,19歲的季國苗帶著學科全優的成績跨出了紹興縣財經學校的大門,被分配到紹興縣馬鞍鎮供銷社做收銀員。然而季國苗卻並不覺得屈就,在他看來,越是沒人去的地方就越缺人才,自己發展的空間也就越大。他深信,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聰明才智以及在學校裏練就的紮實的基本功,一定能夠做出成績。既來之,則安之。季國苗用自己的耐心、誠心、熱心和細心踏實工作,贏得同事和領導的信任,幾年間他一路升遷,從統計員到助理會計,再到主辦會計,一直到主任助理,一下成了同屆同學中的佼佼者。
季國苗的角色演變,證明了一個道理:是金子總會發光。
用小舢板起航
在20世紀90年代,供銷社主任助理這個屬於體製內的職位是十分誘人的。工作穩定,收入旱澇保收,責任又不重。但是,季國苗覺得這不是他的人生價值的全部,他決心獨自闖蕩,打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機會終於來了,1997年,縣供銷社設在海塗的第二棉花收購站調動經理,季國苗主動請纓。那時,有很多人不理解,因為海塗當時荒無人煙,是個連兔子都不拉屎的地兒。然而,季國苗卻愛上了那裏。
那裏“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那裏地域遼闊,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這對日後的創業非常有利。他認為,紹興是全國聞名的紡織大縣,棉花是全縣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掌握和管理好棉花,對全縣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於是,帶著夢想與憧憬,季國苗走馬上任了,接手了第二棉花收購站經理的職務。
麵對激烈的競爭,季國苗不甘落後,開始大手筆做起棉花流通這篇大文章。2003年,他借縣委縣政府“揮師濱海,決勝未來”的東風,利用當地相對低廉的土地成本,創建了紹興縣濱江特產棉花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他與棉農簽訂收購協議,並采取即時議價,深受棉農歡迎。季國苗的這著棋果然走對了,經過一年的努力,公司達到了營業收入一個億。
季國苗並沒有就此停步。他知道要真正做好做足棉花這篇文章,打造航空母艦,就必須拉長產業鏈。於是,2006年他又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舉措,在紹興縣濱海工業區征地150畝,投資1。45億元,創辦了華通色紡有限公司。公司建築麵積達到71000平方米,注冊資金達4200萬元,並且從單一的棉花經營,發展為集棉花收購、加工、倉儲和紡紗為一體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