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2008年1月,山東省成立上海世博會參展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籌備工作,至2010年11月整體回遷山東,曆時近三年時間。任務包括:山東館、文化演繹、論壇、網上世博、魯菜展示等。
作為省區市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全程參與策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工作。全館麵積600m2,實際可使用麵積近500m2。
二、主題策劃
圍繞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理念和中國國家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的主題,山東館確定了“齊魯青未了”的展示主題,寓意齊魯文化之樹常青,城市發展之樹常青,和諧生活之樹常青,並由季羨林先生親筆題寫“齊魯青未了”,山東館主題。
三、展示設計
設計采用全國招標,曆時一年多時間。
(一)設計理念
展示設計貫穿曆史文脈:按照“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線索,演繹“智慧的、創造的、文明的、和諧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文化主題,將山東館分為“城市智慧”、“城市家園”和“城市暢想”三個主題板塊。
空間設計凸顯藝術創意:將整個山東館視為一件精雕細刻的雕塑藝術作品而非建築裝修的概念進行設計立案,整個設計舒展、通透、開放、自信,藝術品位較高。同時,在整體空間和色彩設計上,結合聲光電技術,營造一個具有“至純、至簡、至美”等美學價值的現代化展館。
藝術設計突出環保理念:山東館在材料使用、工藝製作、展品使用上都按照科學與藝術、人文與生活、傳統與當代相結合的可持續性設計原則進行,形成了山東館區別於其他省市自治區館的獨特的設計語言。
展示交流注重創新與互動: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參與性已成為世博會存在的主體內容。山東館注重將文化的、科技的創新成果與現實的城市生活緊密結合,最大程度實現展品展項設計的趣味性、互動參與性和娛樂性,達到“好看、好玩、好懂”的展示效果。
(二)山東館亮點
1.海岱山東——山東館外觀
山東館外觀框架結構采用雕塑語言,外立麵將齊魯大地山的厚重和海的靈動融為一體,勾勒出山東“海岱交融”的文化特征,形象表達了“齊魯青未了”的主題意境。
2.魯班鎖——山東館標誌符號
整個山東館由“魯班鎖的營造智慧開啟美好家園”開始。作為使用2100多塊LED管束模塊組控而成的巨型雕塑作品,無論其藝術語言,還是材料手段,目前在國內尚屬首次。魯班鎖堪稱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設計典範,在整個世博會場館設計中獨樹一幟。
3.孔子像——山東館文化象征
2010年是孔子誕辰2561年。設計推出高2.561m的鑄銅貼金孔子雕像,並以孔子像雕塑為中心,輔以39句《論語》經典名句的文字浮雕牆。以“孔子厚德仁愛的文化胸懷鑄造城市靈魂”提升展示內涵。
4.花如意——科技生態與未來展示
山東館展示以“花如意的和諧理念暢想美好生活”收尾。
四、施工搭建
通過試製、1:1模擬搭建、濟南試搭建、現場搭建,曆時7個多月最終完成,施工過程。
五、展館運營
2010年4月20日山東館試運行,5月1日至10月31日正式運營。接待中外觀眾660萬人次,被騰訊網“世博風雲榜”投票選為十大地方館之首。
思考訓練題
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嚐試從頭至尾學習展示設計的相關內容,檢驗、深化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充實社會以及專業的實際經驗。這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展示設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