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3)

讀史先讀人閱人即閱世

讀史:體驗性閱讀與都市脫困

社會文明程度、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的今天,幾乎每個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在事業、社交、生活方麵不如意。而幾乎每個有“不如意感”的人,都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心態失衡、經受不起挫折、生活沒有希望、對周圍的人與事極度失望……

不過,有這樣一句諺語,叫做“上帝在這裏關上了門,就會在那裏打開窗”。我們看到,現代都市人正在進行一種群體實踐,那就是對中國古代的經典與曆史進行體驗性的閱讀,從中尋找擺脫困境的方法。

很多都市人在閱讀中國古代的經典與曆史時,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遇到過的問題,古人也曾經遇到過,而且他們想出了很高明的解決辦法。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向古人學習,從曆史中求證如何走出“中國人式的困境”呢?

的確,古人也曾經遭遇過人生中的驚濤駭浪,但是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良好的心態渡過難關,讓事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今人雖然與古人所處的曆史時代、具體環境不同,但是古人在渡過危機、扭轉局勢的情況下的特殊思維方式,卻是值得今人去細細品味的。隻有理解了古人的思維,才能將古人的智慧融會貫通;而隻有了解了古人所處的特殊曆史時代,才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古人為何會選擇那樣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方案。

曆史的人性

既然讀史可以獲得擺脫都市困境的良方,那麼,曆史是什麼?

厭倦了應試教育的人認為,曆史是一長串的年代、人物、事件的名稱,是故紙堆裏的文化,是和今天距離很遠的學術研究對象。

其實不然!曆史是什麼?曆史就是曾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的人生曆程,是過去的人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曆史永遠是生動的、多彩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紀年和稱號。

一言以蔽之,曆史就是古人的人生。曆史上最深刻的印記,是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物。而曆史人物最讓後人關注的,不是他們的豪言壯語,也不是他們的赫赫功績,而是他們作為特定時代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喜怒哀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普通人,而每個人的人生都將不可逆轉地成為過去,成為曆史。經曆成為往事,不代表它就此便會失去生命力。相反,後人閱讀曆史的時候,總能為古人獨有的性格、氣魄所感動。這就是曆史的魅力,人性的魅力。

人物是曆史的核心,人性是曆史的神髓。因此,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閱世先讀史,讀史先讀人”。

曆史生態與現代社會

為什麼人性會穿越時空,令現代人感覺到格外溫暖?

因為,古人之所以具有魅力,就在於他們的人性來自於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社會。如果古人所處的時代狀況與現代有相似之處,我們在閱讀史書時,就會從古人的經曆中找出與自己近似的遭遇,從而產生“感同身受”的體會。

古人所生活的時代,與現代社會沒有本質的不同,都是由特定的社會環境、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組成的,它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背景,但它卻是古人的性格之所以散發光輝的根源。

我們將這種時代因素稱為“曆史生態”。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能夠造就曹操和諸葛亮,活力四射的唐代能夠誕生唐太宗和李白,陰鬱的明清則會走出朱元璋、張居正、康熙、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