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對峙(1 / 3)

羅維從未想過,事情竟然會演變成現在這個狀況。

巴卜力的話他一字不漏地聽在耳裏,也了解了事情大致的經過。

羅維不懷疑巴卜力所說的真實性,他腦子裏突然回憶起,那個在紮瑪檢閱東拚西湊義勇軍的中年貴族,給羅維留下充分印象的是他嘴唇上的一撇小胡子,和一臉虛偽的笑容。

現在羅維已經十分清楚他的用意了,明明自己手上握有豢養的私兵,卻不肯投入與帝國的戰爭,那是因為當時戰況還遠。他會從百姓當中募兵,純粹是派去在王黨麵前裝裝樣子。他大可以說,看呐,為了國家,我是如此深明大義,不遺餘力地征集了這麼一支北方雄師。怎麼,你說我的人少裝備差?開什麼玩笑,北方人民吃苦耐勞,一個就能抵三個,所以,我這已經是萬人大軍了。

現在,帝國打到了他的家門口,他立刻就虛了,趕緊撤兵把戰略要地的穆林東隘口雙手奉上,來討好帝國長公主。您缺什麼,糧食?好,好,征令官你聽到了,挨家挨戶去搜,如果這幫刁民幹私藏的,杖二十!缺兵?沒問題啊,隻要您不打我的紮瑪城,我們幫您出兵打仗,打那些狗丫的王黨不識抬舉,帝國天威懂嗎?人怎麼能夠跟天鬥……

所以庫倫特公爵會把軍隊撤出穆林東隘口,隻留下自己的死忠,為的就是與帝國的順利交接,也是為了向帝國表達自己的忠誠,畢竟誰也無法預料王國的軍隊裏麵有沒有一些熱血上腦的年輕人。

當然,巴卜力這群起義軍的動向是連一貫自詡小心的庫倫特公爵也沒料到的,他精心布置的棋局,還是被聞風不對的騎兵隊嗅到了陰謀的味道,給翻了盤。羅維可以預見的是,巴卜力這群起義軍也許還沒有等到迎麵開來的帝國大軍,等到明天,庫倫特公爵的爪牙就要舉著討賊伐虐的旗幟浩浩湯湯地從行省內地開來了。

現在,你要問羅維對就在眼前發生的事怎麼看?

或許他隻能無聲地歎息一口吧。

出於道義上來說,巴卜力的行為無疑是高潔的,擁有軍人的氣魄和對於王國的忠誠,但是,如果拋開大義不談,按照庫倫特公爵的方法,也許帝國向北方發動的兵戈就會止於穆林東隘口。獲得了北方諸侯的許諾,帝國的長公主自然不用再發兵北上,隻要挾兵直逼王城,同樣可以讓洛倫斯王國臣服。

隻要軍隊裏有北方諸侯的叛軍打著旗號,帝國的長公主就不用擔心這群叛逆在背後捅刀子,一來她也未必害怕,二來北方諸侯到時候已經染上了自己人的血,那是詛咒,如果王國不倒,該倒黴的就是他們。

從私心上講,羅維更讚同這個方法。

他對王國並沒有多少忠誠心,隻要自己的家鄉,自己重視的人不受侵犯,他甘願保持沉默。

所以羅維注定不是一個高潔的騎士,而是一個普通人。

很快,穆林東隘口的城門被打開了,無數湧進來的難民先是被這血腥的戰場嚇破了膽,當他們聽說起義軍願意讓他們入關進入行省領地之後,又高呼起義軍的好處來了。

羅維默然。

他知道這些難民的想法大多都是與他一樣的,隻是他們的視野更狹隘,隻要有人能夠保障他們生存的權益,他們其實不介意自己的祖國到底是叫洛倫斯還是叫托爾斯。

如果明天公爵的大軍一到,他們很快就會忘了是誰網開一麵放他們入關的好處,衝著起義軍大叫叛逆了,不是他們忘恩負義,是這個世界本就是這樣運轉的。

他們,隻是在命運的洪流裏隨波逐流的小人物而已。

自認為自己也是這樣的羅維,默不作聲地跟著難民的隊伍走著。

他已經解除了身上的魔法偽裝,因為身處在這樣的人流之中,不被人所見反而是種妨礙,他可不想一瞬間被人流衝得沒影兒。另一方麵,他召集了自己曾埋伏在關卡外的騎兵——為了防止意外,他曾在關卡外麵召喚了一支10人的騎兵隊,一旦潛入失敗或者遇到困難,他們就負責製造混亂,比如一邊從遠處策馬飛奔而來,一邊大聲喊:“帝國的大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