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傳下自己的道統,要麼改悟他道,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是很可惜,許多修士明悟的太遲,譬如說我,早有傳道之心,奈何我的五色神光有賴天賦,傳下道理,外人也學不會,終究白費功夫。

倘若天帝、金母不能明悟與氣運相合的道,看似隻有一步之遙,實則永遠也不可逾越。”

雖說龍吉公主也曾提及,畢竟道行有限,敘述不甚明了,張桂芳亦不敢輕信;此時經由孔宣解說,終於恍然,就是不知道理何在,何以須要如此,略施一禮,說道:“多謝道兄解惑,唔,適才你說女媧娘娘是三皇之一,未知何故?我記得三皇應該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呀。”

“那是訛傳,天地人三皇原是伏羲、神農、女媧,絕無錯漏。後來女媧證道,地位更尊,就摘了出來,始有燧人氏之說;個中具體變故,吾亦不能盡知。”孔宣隨口解答,又道:“其實我很羨慕你,不論是有心也好,無意也罷,你始終有自己的道,而且極易普及,隻看那二十萬軍士,就知潛力如何。”

張桂芳默然,忽見龍吉公主走進殿來,孔宣起身說道:“軍中事情不少,吾須察看一番。”

送孔宣出了殿門,張桂芳說道:“凡俗尚十萬兵馬,吾已奏請天帝,獲準接上界來,屆時少不得要麻煩道兄。”

“吾知道了。”孔宣頷首離去。

張桂芳複回殿內,就見龍吉公主從囊中取出十餘枚蟠桃,不禁啞然失笑,說道:“孔宣又非外人,何必遮掩?”

龍吉公主接道:“我是給你摘的,便要分付眾將,亦須經由你手。”

張桂芳已知其意,問道:“你父母知道麼?莫要因此惹人非議,引來事端,令你父母難做。”

“什麼叫你父母?你也要叫父母好不好?”龍吉公主不以為然,又道:“這是默許的,要不也不用命我去摘;況是自家種的物什,就算不能隨意取用,多吃幾個也不打緊,關外人何事?”

張桂芳一想也是,轉而問道:“我似聽聞楊戩之母觸犯天條,讓封禁在桃山下麵;楊戩是你表兄又或表弟?與你父母關係如何?”

“表弟”龍吉公主沉吟說道:“關係不好也不壞,當年曾有約定,待楊戩積齊十萬功德,就許他劈山救母。”

“原來如此”張桂芳又道:“你也知道,吾須擇日接那十萬兵馬,此事宜早不宜遲,以免眾將久等,軍心動搖。你是與我同去,還是留在天界,靜候消息?”

龍吉公主說道:“就留天界吧,我有許姐妹需要走訪;況且你去去就回,也不用我幫忙。”

算定時日,張桂芳就喚孔宣一道,離開天界,複回凡塵,途中忽道:“道兄先赴秦地,吾有別事要辦。”

暫別孔宣,張桂芳乘窮奇往東海而來,尋那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偶見一山頗俱瑞光,於是按下雲頭,依水溯源,沿途多遇瑤草奇花、青鬆翠柏,心下全不在意,順澗攀山,前麵一股瀑布飛泉,猶如白雪滾浪。

張桂芳駐足細察,但見丹崖怪石,削壁奇峰,頗俱雄姿,翠蘚堆藍,白雲浮玉,略有瑞氣;正沉吟間,忽見一個道人轉出洞來,稽首問道:“道兄哪裏來?”

張桂芳凝神打量,見他法力瀛弱、道行淺薄,不禁心下狐疑,報了來曆,問道:“汝又是誰,就在此處修行麼?”

道人恭聲答道:“因是戰火連結,不能存世,於是了卻塵念,奔逃至此,胡亂修行,自取道名,喚作金蟬,以求逍遙,未知上仙駕至,有何見諭?”

“金蟬?唐僧前世?”張桂芳暗自沉吟,實難置信,啞然失笑,並未當真,口中卻道:“吾僅是偶至此山此水,乍見景色不俗,下來玩賞,未知此地何名?”

“此地乃是東華山脈分支,並無名號。弟子亦是貪戀景色,方在此處修行。”金蟬道人麵露尷尬,又道:“若是不嫌粗鄙,就請上仙洞中稍坐,容弟子奉些果品,以示尊敬。”

張桂芳也不推辭,就入洞內,裏麵是個石室,灶、碗、盆、床、凳一應俱全,皆乃石製;附近泉水衝貫,霧氣升騰,倒也頗有幾氣象。擇淨處坐下,就問:“你竟不曾辟穀,可有師承?”

“山野之物,幸勿見怪。”金蟬奉上果品,說道:“弟子並無師承,僅靠幾冊道書,自行摸索,進境甚緩;上仙若能大發慈悲,不吝指點,但有寸得,已是感激不盡。”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封神第一吼——張桂芳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