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扁鵲

出生地:戰國時勃海郡鄭地(今河北任丘)

生卒年:公元前407—前310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扁鵲精通醫道,聞名天下,被譽為神醫。

扁鵲,姓秦,名越人,被尊稱為扁鵲,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開始了行醫生涯。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麵,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裏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裏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裏,他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天五夜不省人事,大家都十分害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裏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隻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得這種病的人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於是,扁鵲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研磨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份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複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隻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愈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麵容,然後說道:“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裏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蔡桓公就死了。

相關鏈接

“扁鵲”

扁鵲原名秦越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說他是“扁鵲”,漸漸地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秦越人在醫學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