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藏象方麵:他認為病邪沿經絡循行與髒腑的深淺,由表入裏傳變。
四診合參方麵:他“特以診脈”為其專長,“扁鵲見蔡桓公”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故有“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之美譽。
辨證論治與綜合治療方麵:綜合應用多種療法,把病人從昏迷中搶救過來,成為中國醫學史上進行辨證論治和施行全身綜合治療的奠基人。
司馬遷對扁鵲在中國醫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作過高度評價,他說:“扁鵲言醫,守數精明,為方者宗,後世循序,弗能易也。”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裏,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
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四診法”,即望、聞、問、切診法。這四種診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所謂“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神”是精神、神氣狀態;“色”是五髒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征象;“態”是動態的靈活呆滯的表現。這就是對病人麵目、口、鼻、齒、舌和苔、四肢、皮膚進行觀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鵲很重視也很善於望診,並把它列為四診之首。
所謂“聞診”,是指通過聽聲音和嗅病氣測知病況,聞的內容具體來講,可以分為聲音、語言、呼吸、嘔吐、腸鳴等。
所謂“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
扁鵲在總結前人診法的基礎上,又發明創造了“切診法”。《史記》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司馬遷為名醫立傳,扁鵲居首,可見司馬遷對扁鵲的尊敬和對切診法的重視。
——傳世佳言——
人之所病,疾病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所謂“切診”,是指醫生用手在病人身上做某種形式的診察,或切或按,或觸或叩,以獲得辨證的資料。切診包括脈診和觸診兩個部分。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通常是在視診的基礎上,重點觸摸可疑部位和器官,以助診斷。
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公元前310年,李謐派人在崤山設伏,刺殺扁鵲,終年97歲。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