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後記 王炳根(1 / 1)

一九三六年冬,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先生訪問英國,因為吳先生要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考察學習“導師製”的問題,冰心便在倫敦找房子住下。在一個冬日的下午,她應邀到現代派作家伍爾夫(Virginiawoolf)家吃下午茶。兩位女作家無話不談,從英國的花園談到中國可以私定終身的後花園,談到中國的園林,中國的歲時節序,中國大家庭的種種風俗習慣等,冰心還說到她的祖父,她的童年伍爾夫忽然提議:“你為什麼不寫一本自傳,把這些都詳細地描寫下來,這對於我們外國人,一定是很有價值的。你趕緊寫,我替你翻譯。”冰心當時動了心,答應回國後即寫。但是冰心回國後不到一個星期,便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中日戰事全麵爆發。此後,冰心在雲南昆明和重慶等地遷徙流離,始終找不到寫長篇文字的時間。一九四一年夏天,冰心又得知了伍爾夫女士自殺的消息,“寫自傳的興趣,也就減到零度”。

此前,淩叔華女士也曾接受過伍爾夫類似的提議,並且將寫好的自傳寄給伍爾夫,這就是後來那部先是在國外繼爾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的《古韻》。戰爭,使冰心失去了這個機會,同時,也使她為司徒雷登寫一部傳記的承諾落空。

一九四二年春,姚蓬子曾邀請冰心為《文壇》寫稿,並說最好能作一小傳,冰心則寫了一篇《關於自傳》的文章,表達她的自傳觀念,她覺得“我這個人並沒有寫自傳的資格。若有其事地寫了出來,未免令人笑話,而且我的生命中,也沒有什麼太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冰心認為“以自己來敘述自己,描寫自己,主觀的情感奔放之餘,不免有兩種危險:一種是意識的不忠實,一種是下意識的誇大。這兩種毛病都會減少文字上的真和美”。

直到一九七九年初,冰心才拿起筆,開始寫她的自傳。此時,大概她認為,上述的兩種危險都不存在了。八十歲之後,冰心的文章老辣而精練,敘述冷靜而感情節製,曆史事件與人物,卻像刀刻般的明朗而清晰。冰心雖說是寫自傳,卻不遵循章節,每每獨立成篇,依然是短文。冰心的新作當然十分搶手,《收獲》、《中國作家》等大刊物占先。但此時的冰心已是耄耋之年,精力與體力都不支,八年間隻寫了七篇,待寫到從美國留學歸來後的頭三年,即與吳文藻先生結婚的一九二九年,便擱筆了。這七篇自傳,隻記錄了冰心將近三分之一的生命時光。盡管冰心沒有一部完整的自傳,但實際上,她的許多作品都帶有自傳色彩,比如早年的《往事》、《寄小讀者》、《南歸》等,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國內發表的一些文章與出國的訪問記等,以及晚年的許多記錄生活片斷的短文、紀念親人與友人的文章等,從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可能連綴成一部完整的冰心自傳。

本套叢書的主編李輝兄,邀請我編選《冰心自述》,我便是遵循了上述的考量,在編進冰心七篇自傳的同時,再從她的作品中選編一些自傳色彩較濃的篇章,展示出冰心一個世紀的人生。冰心一生,足跡遍地,亞、歐、北美許多國家,都曾生活過或訪問過,近十幾年來,出於對冰心的研究和冰心文學館建造與發展的需要,我幾乎到過冰心居住過的每一個主要地方,如山東煙台、雲南昆明、重慶、日本東京、美國波士頓等,北京和福州自不必說。每到一地,對冰心任何一處生活場景的點點滴滴我都不放過,也都做過詳盡的圖像與文字記錄。現在,我將與《冰心自述》有關的照片編進書中,以便讀者朋友能從圖中閱讀冰心。目前,有關冰心自傳,有三種版本麵世一《冰心自傳》、《冰心自敘》、《世紀之憶——冰心回想錄》,所選所編,各有不同,而這本《冰心自述》,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一百多張圖片,其中有不少是我自己拍攝,屬首次與讀者朋友見麵。據此,也才有理由與信心,選編與出版第四個冰心自傳的版本。

王炳根

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