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開始了大規模反猶排猶運動。在這場駭人聽聞、慘無人道的民族滅絕大屠殺中,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犯下了滔天罪行。據戰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統計,納粹黨共屠殺了約570萬猶太人。是怎樣的因素製造了希特勒這樣一個殺人惡魔,我們有必要從他所在的社會環境、家庭生活背景、教育經曆、性格發展以及個人愛好等方麵進行研究。本書以回憶錄形式,對希特勒的青年時期進行了詳細記述,是研究希特勒不可多得的一份重要資料。

本書作者奧古斯特·庫比席克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大概還比較陌生。的確,這位謙遜、溫和,酷愛音樂的奧地利人從未製造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名字,卻隨著另一個人物的發跡,而變得特殊起來。

從1904年到1908年,作者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唯一夥伴。在那段青澀窘迫的歲月中,他們曾分享過同一個房間、同一塊麵包,以及連對父母也不願傾訴的秘密。在這個世界上,或許再也找不出另一個像作者這樣,能如此長時間和近距離地觀察青年希特勒的人。

確實,如庫比席克自己所說的那樣,“阿道夫·希特勒性格的初步形成這段時期鮮為人知,而人們已知的,關於他早年的經曆,卻又虛假不實。”在國內,關於專門記述希特勒青年時期的書籍資料甚少,而許多較權威的關於希特勒的傳記在描述這段時期的時候,或多或少都引用了本書的內容。

本書作者庫比席克是真實見證希特勒成長的人,這其中包括希特勒的初戀、輟學、他的藝術夢想、他的家族、維也納曆險以及他性格的發展、政治觀點的形成等。在書中,作者用生動質樸的語言為我們揭開了青年希特勒的神秘麵紗,帶我們走進了希特勒隱秘的內心世界。因此本書非常值得國內二戰迷和希特勒研究者細細品讀。

作為20世紀製造戰爭殺戮浩劫的惡魔,希特勒的暴行和他發動的戰爭不僅毀滅了自己和他的“理想帝國”,還使得整個歐洲和半個亞洲在戰火和硝煙中成為了廢墟,超過20多億人口慘遭塗炭。

那麼,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時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極端思想和政治觀點是如何形成的?我相信,這本書裏載有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書最早用德文印刷出版(1953年),後又被翻譯成幾個英文版本,在歐美國家認知度較高。我本人是一個曆史愛好者,特別是對二戰相關曆史感興趣。在同趣好友的推薦下,這本書進入了我的視野。閱讀後,我感覺有必要讓國內的曆史愛好者涉獵和分享。因此才下決心參照德語(為主)和英語(為輔)兩個版本將其翻譯完稿。而作為一名譯者,我視自己為一名平凡的搬運工,唯一能做的隻是默默地從倉庫中搬運出這些經年陳舊的“貨物”。書中觀點僅代表希特勒的少時夥伴——庫比席克個人觀點,不代表譯者觀點。

畢竟曆史不是被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還望各位讀者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嚴肅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