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的到來,給誌願軍帶來了巨大的困難。這個強硬的家夥一上任就下令美、偽軍各部死守,不許後退,而且表示一旦實力允許,即恢複攻勢。他還發明一種所謂磁性戰術,就是在大規模交戰之前,組織機械化小部隊,始終同誌願軍保持接觸,以消耗戰的方式製約,防止誌願軍對其發起進攻、穿插分割、包抄。他還了解到由於運輸線長,誌願軍已不能有效地作戰。第九兵團沒有向前推進,估計誌願軍第一線番號與兵力均沒得到補充,兵力不足,短時期內不可能發動大的進攻。因此,李奇微覺得在朝鮮尚可打下去,還不致遭到嚴重的危險。於是加緊反撲準備,企圖乘誌願軍疲勞和補充困難之機,全力北犯,將戰線壓回“三八線”以北,重占漢城,實施他新的進攻計劃。
當時,誌願軍總部的人們都沒有想到李奇微會這樣快地把第八集團軍恢複起來,會這麼快地向我發起攻擊。1951年1月8日誌願軍停止進攻,1月15日,僅隔一個禮拜,李奇微的部隊就開始進攻了。彭德懷對此很是擔心,入朝的部隊十分疲勞,準備入朝的部隊尚未到達。對誌願軍來說,這個第四次戰役便帶有很大的勉強性。第九兵團還在元山、鹹興一帶休整,一時難以投入戰鬥。彭德懷命令九兵團第二十、第二十七軍兼顧東海岸的防禦任務。
許多軍在梯次撤退,邊阻邊退。彭德懷說:退是要退的,但我們不能退得太遠了,隻能退到“三八線”。退得太遠了,第一不利於我們後麵幾個兵團向朝鮮開進,第二也影響士氣,第三是最重要的,政治上對我們也不利,不好向民主陣營、向朝鮮同誌交代。人家會責問:你們是怎麼回事?上一仗打得那麼好,一下子打到了“三七線”,怎麼這一仗又一下子撤得這麼遠,撤到了“三八線”以北了呢?
如此,彭德懷的壓力很大,心情自然不好。一天,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正在自己住的礦洞裏看前方和軍委來的電報,忽然秘書氣喘籲籲跑來說:“洪副司令,你快去看看吧,彭總又大發雷霆了!”
洪學智問:“怎麼回事?”
秘書說:“鍾羽一(後勤第四分部部長),他沒有把給九兵團的糧食送到。”
洪學智急匆匆趕到彭德懷那裏。還沒等他說話,彭德懷就說:“戰役即將開始,第九兵團(二十六軍)急著要出發,讓鍾羽一給送糧食物資,他沒有送,誤了軍機,我要嚴肅處理他。”
洪學智說:“老總,不要這樣急,查清問題再處理也不遲。”
彭德懷呼呼地喘著粗氣,不說話。洪學智又說:“這事肯定是出了什麼岔子,老總讓我處理吧,我一定會處理清楚的。”
說完,洪學智馬上趕回司令部,對東北軍區後勤部前指負責人杜者蘅說:“你馬上去四分部把這件事了解清楚。”
很快,杜者蘅把情況弄清楚了。九兵團二十六軍要出動,讓鍾羽一從陽德這邊往元山送糧食,交代的是送40汽車,昨天晚上送到。昨晚7點多,他們就送到指定地點。可是到了9點鍾,也沒找到人。部隊尚未到達地點,找不到部隊。送糧車走以前,鍾羽一也有交代清楚,找不到人怎麼辦。司機們一見沒人,怕把糧食放在那兒丟失,又把糧食拉回去了。九兵團到達地點的第二天早上,沒找到糧食,補充不了,無法出發,便打電話問誌司怎麼回事。彭德懷一聽部隊要出發了,糧食還沒送到,誤了大事,一下子就火了。
洪學智立即把這一情況彙報給彭德懷。他聽完,火氣消了一點,瞪著眼問:“問題怎麼解決?”
此時已到了這天晚上,洪學智說:“作戰計劃照常執行,九兵團照常前進,第二天晚上保證給他們補充上,補充不上,你拿我是問。”
彭德懷高聲說:“軍中無戲言。”
洪學智保證:“自然。”
回到自己的住所,洪學智馬上給二分部部長、政委打電話,給他們下了死命令,要他們今天晚上組織60至70台汽車給九兵團送糧食和物資,其他的車一律停運,一定要在明天晚上以前送到九兵團指定的地點。接著他又給鍾羽一下了命令:“你昨天送的東西,明天一定得給我送到,你親自帶著車去。這次再送不到,可就要拿你是問了!”
二分部用了很大的力量,連夜組織70台車,第二天,還下了大雪,路上的雪很深,他們還是給送去了。除了在路上給敵機打掉了6台車,剩下的晚上都送到了。鍾羽一的那些車也在第二天晚上送到部隊集結的地點。可是部隊又轉移了,這次他們沒敢回來,在雪地裏等了一夜,第三天上午總算找到了隊伍。糧食和物資完全補充了。宋時輪很快給誌司發了電報說:“所有我們需要的東西,全部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