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出任艦隊司令(4)(2 / 3)

蘇聯專家不同意他這種以奇製勝、以少勝多的戰術,說:“要打至少要一個大隊,以便給敵艦造成密集火力,使其無法漏網!這是兵書上的法則,也是我們海戰的經驗。”

陶勇笑了一下,“我何嚐不想以多勝少,可我們沒有,隻能螞蟻啃骨頭。”

蘇聯專家堅持說:“與其如此,等造好更多的艇再說,這是冒險。”

兩人爭執起來,陶勇一拍桌子:“我不可能被你們的公式給框死,你們動輒就是一個大隊齊射幾十條魚雷,我們可消耗不起。”

1954年12月18日夜間,華東軍區海軍魚雷艇第一大隊101至106六艘快艇由護衛艦拖帶,自定海隱蔽出航,於21日到達白岩山停泊待命。指揮部設在白岩山觀通站。

轉眼到了1955年,元旦過後,1月10日,大陳島港內的國民黨軍艦艇,仍是白天駛離錨地,到外海漂泊,直到天黑才偷偷摸摸地返回大陳島。盡管行動詭秘,還是讓我機警的觀通站發現了。

22時23分,夜色茫茫,海風陣陣,濤聲響成一片。

國民黨軍“太湖”號護衛艦趁夜幕偷偷返航時,我白岩山觀通站的雷達就牢牢地套住了它的蹤影。

“出擊!”指揮部發出命令。

已在白岩山待命多日的四艘魚雷快艇奉命駛出潛伏地,乘風破浪向戰地疾馳。

途中有兩艘艇故障拋錨。而全速前進的另兩艘快艇101和102艇,已經發現前方“太湖”號的燈光。

此時海風大作,波濤洶湧。為了確保準確打擊,陶勇的電話打到指揮所,要求快艇盡量接近敵艦。說話間,101艇和102艇已經追上了“太湖”號,兩艇艇長同時命令:“發射魚雷!”

“嗖——嗖——”101艇一左一右兩顆魚雷,如魚入水,在艇舷一閃不見了。

而102艇隻響了嗖的一聲,另一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早不壞,晚不壞,一到要害就拉稀!”艇長張逸民生氣地罵了起來。

更令人傷心的是,由於風大浪急,4顆魚雷發射了3顆,都沒有命中目標,劃到一邊去了。但快艇仍未減速,照艇長的意思,不是艇上還有一顆魚雷嗎,我撞你的軍艦,與你同歸於盡也值!而敵艦“太湖”號也不知深淺,自“太平”號被擊沉後,敵人都知道共軍的那個小玩意兒厲害,被它叮一下說不定就沒命了,於是拚命地朝大陳島加速前進。

島上指揮所急了:“為什麼102隻發一顆魚雷?”

張逸民報告:“我艇左發射管的送藥盒沒有燃燒,魚雷沒有發出去!”

“怎麼搞的,趕快排除故障!”

102艇停車片刻,在敵艦眼皮底下快速排除故障後,馬上提速追趕“太湖”號。眼看越追越近,已經可以看到大陳島長長的島影了。

此時傳來指揮所的命令:“馬上返航,立刻撤離!”他們離大陳島太近了。

張逸民憋了一肚子氣:要是這一發魚雷放出去了,說不定早把“太湖”號送上西天了!現在隻好命令快艇返航。全艇都籠罩著一種喪氣的情緒,腳下的艇隻好像也感染了這種情緒,往回走時竟慢了起來。

也真是湊巧:就在102艇悶悶不樂地往回開時,雷達站報告,海麵上又出現了一艘軍艦,是“永”字號。岸上指揮員都很清楚,“永”字號是一艘海上掃雷艦,滿載是945噸,按陶勇的要求,這是必打的艦船。

但岸上指揮員猶豫了一下,因為剛過寒潮,海麵上正刮著六七級大風,中浪到大浪。在這樣的風浪中航行,對魚雷快艇來說十分危險,很容易造成翻艇事故,而大陳島以南的作戰區域,正是東海有名的大浪區,是名副其實的“無風三尺浪”。

可戰機不可失!指揮員決心已定,馬上命令故障已排除的105、106艇出擊!

102艇的張逸民可坐不住了,急得滿臉青筋緊繃,大叫:“我102艇請求出擊!”

岸上指揮員張聆為難了。102艇隻有右舷一發魚雷,已經造成兩翼偏重1000多公斤,在如此的狂風巨浪中航行,弄不好會艇翻人亡。

聽筒裏又傳來張逸民急迫的喊聲:“102艇請求出擊!”

“好,你們可以出擊!注意艇體平衡!”

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當105、106艇接近敵艦,看見上麵的“永”字時,發射了魚雷,可是這四發魚雷全都射空了。指揮部隻好命令他們返航。跟在他們後麵的102艇,這時還沒進入戰區,隻是從電台中得知105、106艇攻擊失敗。於是102艇繼續接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