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替代效應(1 / 1)

替代效應指的是這樣一種傾向:當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時,消費者增加對該種商品的消費;當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減少對該種商品的消費。例如:麵粉價格的上調會引起人們選擇大米作替代商品。

替代效應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從替代效應來看,2009 年豬流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豬肉相關產品的生產,但並沒有從整體上打擊整個養殖業的發展。因為在豬流感流行期間,人們在飲食上對豬肉的抵製是最明顯的,人們的肉食對象轉移到牛、羊、魚等動物上。這樣,對肉類的整體消費並沒有減少,這就是替代品所起的作用。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較有需求彈性,因為消費者從該種物品轉向其他物品較為容易。例如,黃油和人造黃油很容易互相替代。假設人造黃油的價格不變,黃油價格略有上升,就會引起黃油銷售量大大減少。與此相比,由於啤酒是一種沒有相近替代品的食物,啤酒的需求彈性要小於黃油。

由於一種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發生變動,從而導致消費者在保持效用不變的條件下,對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稱為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