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和競爭往往會帶來風險和欺騙。既然國際貿易中存在著巨大的競爭與利益關係,也就會有不正當的競爭與欺騙。
由於國際貿易是一種大範圍內的交易,也許是跨國合作,也許是跨洲合作。這種距離關係造成了多種的不便。這些不便也就導致了風險和欺騙的產生。
2008 年底,黑龍江外貿經營戶周先生與東亞某國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木材訂貨單,該公司發來一份鐵路運輸單複印件,但運輸單上公司的名稱前後不一致。周先生於是向對方詢問原因,但對方卻說,因為他們公司沒有外貿進出口權,所以隻能掛靠在其他公司的名下做外貿生意。
周先生對此雖然懷有疑慮,但考慮到在經濟危機下能有這麼大的訂單實屬不易,於是交付了20萬元的大貨保證金,並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發了50%的貨。
但半個月過去了,杳無音訊;一個月過去了,石沉大海。周先生千方百計托人打聽,最後得到的答複卻是這家公司早已注銷。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同樣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屢有發生,手法如出一轍。
2009 年 3 月,為公司沒有訂單發愁的私企業主張先生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招商信息,某公司希望尋求一位合作夥伴,合作各種外貿加工訂單。於是他來到該公司,並與其簽訂了一份總額近一千萬的服裝加工訂單。然而,在交了10萬元左右的先期費用後,這家公司在通知他去拿預付款的當天突然人去樓空,張先生才發現自己受騙了。
張先生在受騙之後對朋友說,騙子們的外貿知識極為專業,對外貿流程也極為了解,營業執照很齊全,工商、稅務手續都有,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被騙的。
現在的詐騙公司很多,而且是網絡化、職業化的分布在許多寫字樓裏。他們以海外市場外商采購等為誘餌,利用與外商的假合同,騙取那些渴望出口產品的企業預付各種賈用,牟取暴利。
作為總經理,一定要學好貿易經濟學,在國際貿易中要有防範風險的意識,避免給自己或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