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係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吃上的支出比例越來越小,而在服裝、汽車、娛樂上的消費比例越來越大了。這種現象被稱為“恩格爾係數”降低。
19 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這就是恩格爾定律。
恩格爾定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推論:
(1)隨著家庭收入增加,用於購買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會下降
(2)隨著家庭收入增加,用於住宅建築和家務經營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體不變
(3)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用於其他方麵的支出和儲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會上升
恩格爾係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
簡單地說,一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經濟越富裕。反之,如果這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的經濟越困難。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係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30%~39%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在觀察曆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係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