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乘坐火車時,時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剛上車時,餐車服務員推著小車賣的盒飯是10元一盒,過幾個小時就變成5元一盒,快到終點站時3元一盒他也賣。
這是為什麼呢?
盒飯定價10元一盒,是因為生產者與供給者明顯考慮到了自身的壟斷地位,火車上是不允許外人來賣盒飯的,乘客在沒有其他選擇餘地的情況下,一盒飯的邊際使用價值就會提高到與10元的市價等價的水平,交易行為從此也就產生了。如果火車上完全沒有盒飯的替代品,一個人在餓了一天之後,為了生命,任何人都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的。這樣,在壟斷的行為發生時,需求定律還是可以發揮它的作用的。
在自由市場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壟斷者會選擇一個市場的高價,並且對其有效地執行。此時的交易也是發生在需求曲線有彈性的區間。在這種需求曲線缺少彈性的情況下,人們的收益將低於較高價格時的收益,而總成本明顯是相同的。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一種產業並且對其進行壟斷的話,他便會選擇那種在競爭價格下需求曲線嚴重缺乏彈性的產業。壟斷地位一旦成功地確立起來,價格將被提高到需求曲線上有彈性部分,從而有利於經營。
不過,火車上盒飯價格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而是會隨著列車距離終點站距離越近越便宜,其原因主要在於壟斷地位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確立。
比如,火車一進站,便會有很多的乘客到站台或者從窗戶口購買盒飯,還有一些聰明的乘客在上車前便會提前準備一些食品,這些都對火車上的盒飯構成了有效的競爭。
每個人的收入水平不一樣,從而導致了不同的需求曲線,在大多數的眼裏盒飯的邊際使用價值是不等於市價的,這也不符合需求定律,所以,盒飯減價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