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錢這件事上,如果運用經濟學來分析,就會發現裏麵的學問非常大。
比如,當你決定今天晚上帶女朋友一起出去玩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去看電影,二是去吃飯。兩張電影票是100元,一起吃晚飯大約需要300元。從經濟學角度看,當你選擇時,你已把自己或許得到的收益與付出的成本進行了比較。
如果是看電影,你隻需要支付100元作為自己的成本,得到的收益將是看電影所帶來的享受;而吃晚飯就要支付300元,其成本支出就是看電影的3倍,所以你必須期望與朋友一起吃晚飯能夠得到的收益將超過看電影的收益,隻有這樣,你才會理智地選擇去吃晚飯。
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較,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決定於我們對成本收益的評估。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就是指既要善於選擇,又要學會放棄。經濟學中將做出一個選擇或者決策時放棄的東西叫做該決策的機會成本。
我們假定一件事情是非此即彼(二選一)的選擇,而這兩種選擇差不多具有同樣的吸引力,這樣就很難做出選擇。按以上原則,對兩種選擇對象進行分析,倘若其中一個有51%的選擇理由,就該果斷地選擇它,這就是51%原則。
也就是說,選擇了一個,就表示放棄了另外一個,即表示失去了49%。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此時,你就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放棄的沒有必要再為它花費心思,而應該全力以赴地去籌劃怎樣讓自己選擇的價值超過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