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銀行為何要激勵人們的透支消費行為呢?
(1)銀行發展的信用卡客戶大多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敢花錢,同時又有工作收入保障,存在還貸潛能。
(2)許多人與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對未來的風險估計得並不充分。
比如,有調查顯示,隻有不到 2%的人會去查算銀行的賬單,也就是說,即使銀行故意出錯,多收一些利息,也很少有人會去“討個說法”。
(3)從表麵看,銀行是為人們提供優質便捷、享受獨立成人理財的服務,實質上則是為銀行自身業務開辟新渠道。
比如,持卡人可以在近百家包括眼鏡店、書店、飲食店的商家享受折扣消費,表麵上是消費者得到實惠,其實銀行是利用這樣的優惠和商家建立聯盟,通過刷卡消費暗吞高額手續費,如果超過消費額度又無力還貸的則要向銀行支付年費和償還高額的透支利息,無形中又成為銀行的另一筆收入。
正是在這些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各銀行紛紛推出信用卡品並積極激勵人們透支消費。
信用卡的透支額度是銀行根據持卡人的收入、信用等情況來核定的,然而,由於信用卡申請門檻的逐步降低,授信額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很容易讓那些“花錢意識超前”的年輕人們拆東牆補西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