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bì,708—764)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人。他父親李楷洛,本是契丹族酋長,武則天當政時進入朝廷,官至左羽林大將軍,封爵薊郡公。吐蕃侵犯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擊退了他們。出征前,他對別人說:“敵人打敗後,我不會回來了。”軍隊歸來,他在路上就去世了。
李光弼性格酷似他父親,遇事沉著,很有謀略。他小時候喜歡嬉戲玩耍,擅長騎馬射箭。後任河西王忠嗣部下的兵馬使。王忠嗣對他很好,王忠嗣曾經說:“今後得到我的軍隊的人是李光弼。”不久,他繼承父親的封爵。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欣賞他的節操,上奏讓他到了長安。
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以後,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帶領五萬人馬到靈武,朝廷才有了一支平定叛亂的基本隊伍。郭子儀是著名的將領。起初,他和李光弼,同在朔方鎮當將軍。可是兩人互相不服氣,有時候同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隻拿眼睛瞟瞟(piǎo)對方,從來不說話,好像有什麼殺父之仇似的。安祿山叛亂不久,唐玄宗提升郭子儀當了朔方節度使,成了李光弼的頂頭上司。李光弼害怕郭子儀打擊報複,曾經想要調到別的地方去。當範陽戶曹參軍顏杲(ɡǎo)卿起兵抗擊安史叛軍、兵敗被俘、史思明又在河北攻城掠地之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大將,領兵去平定河北。郭子儀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心想:郭子儀這不是想害我嗎?可朝廷的命令隻能服從,而且討平叛賊本來就是自己的心願,所以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命。臨走的時候,李光弼對郭子儀說:“我死不要緊,隻請求能夠保全我的妻子兒女!”郭子儀趕緊抱住李光弼,流著眼淚對他說:“現在叛賊猖獗,國家動亂,需要同心協力平叛。平定河北,非將軍不行!我哪裏還能記著私怨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相對一拜。郭子儀給了一萬軍隊給李光弼,送他出征。
李光弼率軍隊進入太原。在這以前,節度使王承業軍紀鬆弛混亂,侍禦史崔眾在太原統兵,常侮辱戲耍王承業,李光弼非常不滿。這時候,有詔命崔眾將軍隊交給李光弼。崔眾一向傲慢張狂,見了李光弼不行禮,又不交出軍隊,李光弼將他捆綁了起來,遇到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眾為禦史中丞。李光弼說:“崔眾犯了罪,已經押到外麵去了,現在隻殺崔侍禦史,如果使者宣讀了詔書,那我就殺禦史中丞。”使者不敢拿出詔書,於是將崔眾斬首示眾,李光弼的威名傳遍了太原。
至德二年(757),叛軍史思明、蔡希德率領高秀岩、牛廷玢(jiè)等十萬兵馬進攻李光弼。當時精兵都去了朔方,部下士兵隻有一萬,大家提議加厚城牆來防守,李光弼說:“城牆周長四十裏,敵軍來了再修它,隻會使我軍疲勞。”於是拆居民房屋做成擂石車,每輛車用兩百人起動拋石頭,石頭落地就砸死幾十個人,敵兵被砸死數千人。史思明造了一座飛樓,用木板遮蔽,壘土堆接近了城牆,李光弼派人從地下挖垮了土堆。史思明在城下設宴,命藝人到台上指責嘲笑皇帝,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獲了他們。史思明很害怕,把營帳移到遠處,軍隊都用棍子探地才敢走路。李光弼邊悄悄在敵營下挖坑,一邊派人到敵營假裝請求投降。到了約定投降時間,他命士兵守城,派將校假裝去投降,史思明大喜。一會兒幾千名叛軍跌進了陷坑,城上擊鼓呐喊,城中騎兵衝出乘機攻擊敵軍,俘虜並殺死了上萬敵兵。史思明見要吃敗仗,就離開了,留下蔡希德進攻太原。李光弼派敢死隊出城殺敵,殺敵七萬人,蔡希德嚇得連夜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