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生卒年不詳),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代畫家,他畫的人物,衣帶飄飄欲飛,就像迎麵吹來了一陣風。因此人們用“吳帶當風”這句話來讚美他那高超的藝術技巧。
吳道子生活在唐朝最富強最昌盛的時期,可是他的家裏很窮,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一個孤兒。
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據說,他曾經向大書法家張旭和賀知章(著名詩人、書法家)學習書法,沒有什麼成就,就改行向民間的繪畫和雕塑工匠學習畫畫。
他不但天資聰穎,而且學習刻苦,20歲的時候,他的畫已經畫得很逼真,名聲越來越大。有一年,他到了洛陽。唐玄宗知道了,就召他到京城長安,在皇宮裏當了宮廷畫師。
吳道子很會畫宗教人物像。單是在長安、洛陽一帶的佛寺和道觀(ɡuàn)裏,就畫了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壁畫三百多幅。畫中的人物神態各異,沒有兩個是相同的。有一次,他在壁上畫了幾條龍,每當天色陰沉、要下雨的時候,壁上的龍就張牙舞爪,鱗甲飛動,像活了一樣;他在寺廟裏畫的天女,看上去好像要和你說話一樣。他在玄元皇帝廟裏,依照真人畫了一組《千官像》,把各人的神態、動作畫得非常傳神,栩栩(xǔ)如生。大詩人杜甫看了,讚歎說:人物生動得好像使整個牆壁都動了起來。
有一次,吳道子隨唐玄宗到洛陽,遇見了以劍法聞名的將軍斐旻和大書法家張旭。裴旻早就仰慕吳道子的畫技,他準備了很多禮物,把吳道子請到天宮寺,請他在廟裏畫一幅壁畫。吳道子將禮物退還給裴旻,對他說:“早就聽說裴將軍的劍法天下無雙,要是能讓我觀賞一下您的劍法,對我作畫一定會有幫助,這也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裴旻滿口答應,立刻脫下長袍,舞起劍來。吳道子被裴旻那種神奇的劍法深深地吸引住了。裴旻舞完劍,吳道子揮筆作畫,一揮而就,畫得氣勢雄渾,惟妙惟肖,很多筆觸就像裴旻的劍法。張旭很高興,也在另一麵牆上奮筆疾書,寫下了一篇狂草。周圍的人紛紛稱讚說:“一天之中,就看到了當今的‘三絕’,真是三生有幸呀!”
又有一次,唐玄宗想看嘉陵江的山水,讓吳道子到巴蜀去作畫。吳道子長途跋涉,到嘉陵江去旅遊了一趟,可是並沒有作畫就回到了長安。唐玄宗知道吳道子沒有作畫很不高興。吳道子對玄宗說:“請陛下別急,我明天就畫,後天呈獻給您。”嘉陵江的景色天下聞名,一天怎麼畫得完?玄宗不大相信。第二天,吳道子用大筆揮灑,一氣嗬成,把嘉陵江三百裏山水的景色,全部畫好交了卷。後世的水墨山水畫,就是吳道子的這種畫法。他的藝術風格,被人稱為“吳家樣”;他的著色方法,被叫作“吳裝”。後來,許多畫家都學習他的畫,並把他稱為“畫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