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沒有畏懼,更沒有退卻,而是勇敢地迎著飛進的火星、嗆人的濃煙,與烈火展開了殊死搏鬥……

無情的烈火,在不屈不撓的人們麵前,像一隻被製服的暴獅,乖乖地躺倒了。

救火的人們望著被保住的國家倉庫、民房,帶著寬慰的神情,拖著疲憊的身體,漸漸散去。

喧鬧了一陣的溫州城似乎又恢複了昔日的寧靜。

夜,已經很深了。

在江邊海軍碼頭前麵的一個街口旁,一個幼小的身影還在忽明忽暗的街燈下徘徊著。

她懷裏緊緊抱著一件藍色的海軍冬上衣,黑發下一雙企盼的眼睛在癡癡地望著餘煙未盡的火場方向。

救火的叔叔一個個都回來了,又急急地走了。她沒有見到那張熟悉親切的麵孔。

看到叔叔們都奔向醫院的方向,她著急了,臉上掛著淚痕。她望著空蕩蕩的街麵,一聲聲呼喊著:

“趙叔叔!趙叔叔!—”

她呼喊的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本書所要敘述的主人公—趙爾春,海軍駐溫州部隊通信站的電話守機員,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

那天黃昏。

太陽剛剛落山。吃過晚飯的中士守機員趙爾春拿著戰友硬塞給他的一張電影票,找到食堂司務長、上士施元林等同誌,一同去溫州軍分區看電影《地下航線》。

正當他被電影裏的情節所吸引時,忽然有人在樓上喊道:“上岸街方向失火了,請××單位的同誌趕快回去!”

幾乎同時,趙爾春和施元林騰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這時,一雙手拉了拉趙爾春,提醒他:“是上岸街,又不是碼頭。”

趙爾春沒有回答,隻是與施元林快速翻過幾排座椅向出口奔去。他們奮力擠出出口,便撒腿向上岸街跑去。

開始,施元林跑在前麵,但不一會兒就被趙爾春追上。隻聽趙爾春喊了聲“快!快!”就衝到前麵去了。

跑過大街,穿過小巷,前麵就是趙爾春宿舍的院子門口。趙爾春看見路邊站著不少人,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她們都在向火場方向張望著。對趙爾春,她們已是非常熟悉了,一見趙爾春滿頭大汗地跑來,都紛紛向他打招呼。

趙爾春顧不上回答,隻是憨憨地朝她們點了點頭。

看見趙爾春跑來,站在路邊的12歲的女孩楊漪和11歲的男孩方小鋼,趕緊追著趙爾春也跑了起來。

趙爾春聽到腳步聲,回頭一看,不由停下來喊道:“不行,你們趕緊回去!”

兩個孩子站住了。趙爾春跑了幾步又折回身來,一邊脫棉衣一邊問楊漪:“哪裏失火了。”

楊漪帶著哭聲說:“學校,好像學校!”

一聽這話,趙爾春更急了。他把棉衣塞給楊漪,又把棉帽戴在方小鋼頭上,武裝帶也塞給了他,轉身向火場跑去。

方小鋼跟著趙叔叔又跑了幾步,見趙爾春猛地滑了一下,摔倒在地,但爬起來又向前跑去。

是啊!趙爾春怎能不急呢!新碼道小學對他來說那是太熟悉了。他有多少次踏進那美麗的校園,給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講自己熟悉的故事。現在,它不幸著火了,那校園,那教室,那教具……怎麼樣了?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像一根船槳,攪得趙爾春心海掀起一層又一層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