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平凡才是偉大(1 / 3)

載波站進入正常工作後不久的一天,趙爾春和部分戰士又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迅速從前線趕到地處溫州市郊的一個部隊通信站工作。

軍令如山倒,趙爾春已是老戰士了,對此已是非常習慣了。當然,“老戰士”是他自己給自己封的。他時時處處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自覺地服從黨的召喚,聽從組織的命令。在一個飄著細雨的早晨,他們搭乘炮艇北上溫州到通信站報到。

炮艇在海上整整航行了一天,傍晚,靠上了溫州市郊的海軍碼頭。通信站和部隊指揮機關在一起,麵臨日夜奔流不息的甌江,站在院內的小山丘上,可以眺望到停靠在江邊碼頭上的一艘艘戰艇;通信站站部後麵的高高的山嶺上,滿山都是粗矮壯實的馬尾鬆,間或還夾雜著一叢叢稀疏的青竹,如果再仔細瞧,就會看見樹叢中一門門偽裝得很巧妙的高射炮,直刺藍天,這時才能感受到有一種戰備的氣氛。

通信站是部隊指揮機關的聯絡中樞。擔負的任務十分繁重,無線電報房內,24小時“嘀嘀嗒嗒”的電鍵聲不斷;總機房內,不分晝夜,紅色的電話指示燈時明時暗……

趙爾春他們這些從前線來的戰士,經過兩天的休整,站領導根據工作需要,重新分配了他們的工作。有的同誌分到載波班,繼續當載波兵;有的同誌則要改行,當電話兵。趙爾春和牛根生都被分到總機班,當電話兵。

趙爾春又一次改行了。他對載波技術剛剛摸著點門路,領導上根據需要決定了他改行。入伍兩年多,他幹了三個行當了,而且每次都是剛剛熟悉了前一種工作時,領導上又要他去做另一種工作。難道他心裏就沒點想法嗎?有的。

這會兒,趙爾春一個人在長長的江堤上漫步,心情好似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江潮……他在想:我,一個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青年,每走一步,都離不開黨的攙扶。不是嗎?如果沒有黨救我出苦海,我現在還不是被地主當作牛馬一樣的使喚著?如果沒有黨哺育我,我現在又能懂個啥呢?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也隻能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黨!……是啊,每一次調動,都是黨的需要,黨的安排,也是黨對自己的又一次考驗。在考驗中,是當好漢,還是當熊包?這還用說,當然應該作好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凡事都有學問呀!第一任指導員陳慶來不是常說,部隊是個大機器,戰士就要做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嘛。

他又想起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講的話,想起毛主席表揚過的普通戰士張思德。他坐在江邊的大榕樹下,掏出隨身帶的筆記本,一筆一畫地寫道:“毛主席他老人家號召我們,要學習張思德同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張思德當過班長,又去當戰士,最後又去燒炭,他毫不計較,勤勤懇懇,全心全意去幹對人民有利的事。毛主席的號召,就是戰士的行動準則。我還有什麼理由三心二意呀?再說,像我這樣年輕,更要多學幾手,多練幾手,到時,黨把自己擰在哪裏,都可以發揮出作用來,尤其在當前的形勢下更顯得重要……”這時,他的腦子格外清醒:“趙爾春,你千萬要警惕思想上的灰塵,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高度,莫泄氣,莫滑坡,永遠要站在整個革命事業的高度之上去看待自己的工作調動。”想到這裏,趙爾春收起筆記本站立起來,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回了營房。

總機班原來隻有7名戰士,加上新來的趙爾春和牛根生,現在是9個人了。總機班擔負大小兩個總機的接轉電話工作,大總機在機關,小總機在溫州市裏。在班裏的歡迎會上,班長告訴趙爾春和牛根生,站領導已經作了安排,趙爾春留在大總機,牛根生去市裏的小總機。

入伍以來,兩個好夥伴從來沒分過手,這次要分手了,心裏都怪難受的。在宿舍樓前的大樹下,牛根生對和他並肩坐著的趙爾春說:“爾春,咱們要是一直在一起多好啊,我真舍不得離開你。”

趙爾春安慰他說:“咱們不是還在一個班嗎?又不是離著十萬八千裏。聽班裏同誌說,到市裏去,汽車不用跑一個小時……根生,我想給你提點希望,你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脾氣。有時,你這衝脾氣會影響和同誌們的團結的。特別是到了小總機以後,更要注意,因為那裏隻有你和另一個同誌在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