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訟倒有理的同枝異花在通常情況下,相同的原因,產生相同的結果,不同的原因,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同樣一個人,同樣的一件事,同樣的原因、條件,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從正常的道理講來,這是不合邏輯的。而對於幽默感的構成來說卻不然,在許多情況下,越是同因異果,越可能構成幽默,這就是所謂的同枝異花法。
我們都知道,做人總不能在同一事情顛過來倒過去而總是有理,然而按幽默感來看,若能顛倒有理,左右逢源,則屬智慧與諧趣之上乘。
例1
愛因斯坦初到紐約,在大街上遇見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見他穿著一件舊大衣,勸他更換一件新的。
愛因斯坦回答說:
“沒關係,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
幾年以後,愛因斯坦名聲大震。這位朋友又遇見了他,他仍然穿著那件舊大衣。這位朋友勸他去買一件新大衣。愛因斯坦說:
“何必呢,現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的過人之處不但在於淡泊,而且在於肯定相同衣著時,卻用了形式上看來是互不相容的理由。以不變應萬變,不管情況怎麼變幻,而行為卻一點也不變。
同枝異花法在人際交往中很有實用價值,它能讓你在極端變化的情況下,總是能找到有利於自己的理由,那怕互相反對的理由,也都能為己所用。
當然,這種方法的功能不但用於鬆弛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有時也可以用做相反的目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保持緊張。
例2
馬克·吐溫有一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婊子養的。”
國會議員們大為震怒,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澄清或道歉,否則便要訴諸法律。
幾天以後,馬克·吐溫的道歉聲明果然登出來了:
“日前本人在酒席上說有些國會議員是婊子養的。
事後有人向我大興問罪之師;經我再三考慮,深悔此言不妥,故特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正如下:‘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婊子養的’。”
表麵上是馬克·吐溫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實際上是馬克·吐溫作了一個概念遊戲,“有些是”就意味著有些不是,而“有些不是”則意味著有些是。在形式上是從肯定到否定,而實際是否定暗示著肯定。
對於用漢語作為表達工具的中國人來說,玩這樣的概念遊戲更方便。因為在漢語中有許多在語言形式上是否定的,可是其真正的含義卻與肯定形式完全相同。
當然,這一類的幽默如果僅僅限於概念遊戲,用多了,盡可能往思想深度上加以發揮。所以,同枝異花法以能通過遊戲概念,而達到含義雋永耐人尋味者為上乘。
4.三句不離本行的職業輻射法
任何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幽默,利用職業的性質、特點產生幽默的方法,就是我們要說的職業輻射法。
世界上可以有單調枯燥的工作,但幽默感絕不會因此而蒸發。
“西門子公司的維修人員,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這樣的廣告詞不僅提高了該公司電子設備在人們心目中的信任度,比起許多廣告用“終身保修”來消除顧客的後顧之憂,有一種自豪的孤獨,幽默感也由此輻射出來。
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們從不同職業、工種和身份的人說的話中,就能感到幽默的輻射。
“題海無邊,回頭是岸!”這是一位教師在大學聯考前,提醒那些一頭栽進“題海”出不來的學生時說的話。
“加油加到了水,接人接到了鬼!”不用問,這是出租汽車司機發的幽默牢騷。
“滿口金牙的人,說的話也不見得貴重;一口假牙,並不妨礙你說真話!”說這話的並非哲學家,而是一位牙醫,誰說牙醫隻會說“嘴,張開”。
“從前我指哪兒,人們看到哪,現在是人們指哪,我拿到哪兒!”這是一位唱花旦的京劇演員改行當了營業員之後親身感受,幽默感的形象都輻射出來了。從前她在舞台上,蘭花指牽動著觀眾的目光,現在是身在櫃台前,顧客的手一指,她得去拿。
以職業性質、特點產生的幽默,幾乎比比皆是,可以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會開出幽默之花。因此,職業輻射法的幽默技巧的運用,是相當普遍和廣泛的。
例1
一個銀行家在海水浴場裏打瞌睡。海水漲潮了,好心的人叫醒了他。
“先生,海水要漲了。”
“好,那就賣出吧!”
這位銀行家對於“漲”字有一種職業性的敏感,難怪他聽到“海水漲了”,也要吩咐人立刻賣出。
例2
一位冠軍運動員因患重感冒臥床不起,醫生告訴他,他在發高燒。他問道:“體溫多少度?”
醫生說:“四十一度!”
運動員又急切地問道:“那麼世界紀錄是多少?”
這位運動員的職業病也許比重感冒更嚴重。即使自己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卻還念念不忘“世界紀錄是多少”,爭強好勝之心溢於言表。
例3
有一位花匠,主人關照他說:“今天馬夫生病,你送一點水給馬喝。”
“知道了!”他拿了一隻噴壺,在馬頭上亂澆了一陣。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是,像這位花匠,主人交待給馬飲水,他卻拿噴壺往馬頭上澆水的“外行”,倒十分少見。
這種幽默確實令人忍俊不禁。
有一幅題為“化學家”的幽默畫,畫的是一位化學家,正麵對大海洶湧波濤的海浪寫生,但他的畫架上卻不見大海,隻有一個水的化學分子式:H2O。這不僅是幽默感的職業性輻射,而且是職業病兮兮的幽默了。
5.高攀低就的臨場發揮
這種幽默技法也許用不著解釋,臨場發揮就是臨場發揮,在發揮中實現幽默角色的自然轉移。
例1
在美國的一家大飯店裏,當侍女為一位顧客端上來一份芥末土豆糊時,順便問道:
“您是幹什麼的?”
“我是葡萄牙國王。”
“噢,這個工作倒不錯!”
這位侍女的幽默,就在於使用臨場發揮法,把自己上升到和國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有個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看到這樣的一段話:
例2
“那天早上剛開門,就看見一隻被毒死的老鼠,使我大吃一斤!”
老師看後,忍不住笑,便在這段話的一旁寫下批語:
“千萬不能大吃一斤,小吃一兩也使不得。”引出幽默臨場發揮,當然錯別字還得更正!
寫錯別字鬧出笑話的,當然不是這位學生的“專利”,而是自古有之,下麵一則笑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3
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不學無術,胸無點墨,卻也赴京應考,想謀個一官半職。
試卷到手,他卻一個字也答不上來,隻知道瞪著眼睛咬筆杆子。最後,勉強寫了幾句,總算不是交白卷。可是,這樣的卷子又怎麼能考中呢?焦急中他想起了自己和李鴻章的親戚關係,便連忙在卷末寫上了:“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幾個字,想讓考官大人看在李鴻章的麵子取他。無奈他連“戚”字也不會寫,竟寫成了:“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
這年的主考官為人耿直,看了他那狗屁不通的答卷,正要棄之一旁,忽然發現了卷末的這行文字,一看,不禁又好氣又好笑,於是提起筆在卷旁批道:
“所以,我不敢(娶)取!”
這位主考官的臨場發揮似乎更為絕妙,他巧用諧音,一語雙關,成了一時佳話。
如果說前麵臨場發揮的幽默屬於高攀法,那麼,那位老師的幽默就是一種低就法了。然而,不管高攀也好,低就也能,隻要把臨場發揮法運用得當,幽默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轉移了。
在夫妻關係中,丈夫的事業,常常需要妻子出麵幫忙,以求事半功倍之效。這就是所謂:“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往往有一個賢內助”的說法。
例4
有一位丈夫,常常在一家小飯館招待客商,賓主邊吃邊談生意。有時,丈夫把客人帶來時,妻子也出麵接待。入席坐定後,她還為每個客人夾菜,一邊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