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2 / 3)

4.淡化矛盾,鈍化攻擊鈍化攻擊幽默法,就是用適當的誇張使攻擊性虛幻化,顯得不刻薄,反而有親切感。

幽默的大忌乃是敵意或對抗,幽默產生在避免衝突、卸除心理重負之時,但是這不是說一旦麵臨敵意和衝突,幽默就注定了自己消亡,這要看幽默的主體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幫助你從凶險的衝突、怨恨的心理、粗魯的表情、一觸即發的憤怒中解救出來。

即使你不可能改變你的攻擊性,幽默極可能幫助你鈍化攻擊鋒芒,或者說,由於恰如其分地鈍化攻擊的鋒芒,你的心靈獲得了幽默感的陶冶,便能遊刃有餘地以更有效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意向,並避免弄僵人際關係。

這實在是需要更高一等的智慧和更雍容博大的胸襟。幾乎每一個麵對衝突的人都麵臨著對他的幽默感的嚴峻考驗,而隻有很少的人能夠經得起考驗。

在運用鈍化攻擊幽默法時,你首先要原諒攻擊對象的心理,不然就無法發揮你的幽默感。

有一家住戶,水管漏得厲害,院子裏已經積滿了水。修理工答應馬上就來,結果等了大半天才見到他的身影。他懶洋洋地問住戶:“現在情況怎麼樣啦?”

住戶說:“還好,在等你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學會遊泳了。”

這位住戶雖然說的太誇張,但鈍化攻擊的鋒芒,淡化了對修理工的不滿攻擊。要是住戶沒有原諒修理工的心理,直接斥責,如果修理工性格不好,定會扭頭而去。這裏,修理工在笑的同時定有心愧之感。所以,鈍化攻擊幽默之法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5.淡化痛苦的忍痛作趣忍痛作趣法是指當人們受到傷害時,卻淡化自身的痛苦,並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攻擊對方。

五十年代有一個相聲,說的是有一個人患了盲腸炎,醫生為他開刀,割去了盲腸,患者痊愈後,小腹仍時時作痛,經檢查,原來是醫生把手術剪刀留在裏麵了。於是重新開刀。事後,病人仍感腹中氣脹,經檢查,原來是紗布遺忘在腹中了。又開刀,仍不適,原來是棉花遺忘在腹中了,於是,病人對醫生說:

“你還不如在我的肚子上裝個拉鏈更方便呢!”

要化痛苦為幽默,關鍵在於進入一種假定沒有生理痛苦的境界。一切絕不相幹的東西,會因一點相關而突然變得一致了。

當然,忍痛作趣法的範圍不僅僅限於生理上的痛苦,有時則是心理上的痛苦,如果能把心理的痛苦忍住,則不難把不相同的東西扯到一起,甚到合二為一,使之產生諧趣。

這自然是個笑話,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丈夫會有這麼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這個丈夫不忍住痛苦,他就不可能把神父的職位和他做丈夫的職位輕輕鬆鬆地混同起來,而看不到兩者的巨大差別。

這也可以從反麵說明,通常人們在痛苦的困境中之所以不能充分地幽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點。

第一,幽默要求人們忘卻眼前的現實的嚴峻性,這是違反了人的基本特性的,即使是假定性的忘卻,也是很困難的。

第二,幽默要求人們把性質不同的東西不動聲色地混同起來,哪怕是口頭上混同起來,這也是很困難的。

人們學會講話和思考的基本法則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語言區別開來,而幽默似乎要把人們的日常語言和思維搞亂了才成。

如果你不能忍受你日常語言和理性思維的規範服從於幽默的談吐和思維的規範,那你就可能把自己關在幽默的大門之外。

6.一語點破的設置懸念法

設置懸念法,是幽默的一個重要的技巧。相聲演員管它叫“設包袱”。即以熱切的語調、真實的細節和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關鍵的那句話說出之前,埋下伏筆,預作暗示,讓聽眾“著了你的道”。然後,用關鍵的話一語點破,或叫解開“扣子”,抖開“包袱”,讓聽者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於是,幽默的效果就發揮出來了。

請看這樣一則幽默,是怎麼樣運用設置懸念法的幽默技巧:

例1

女兒:“爸爸,我們話劇團的一個女演員愛上了一個工人。”

爸爸:“這是條好新聞,我馬上去采訪。”

女兒:“你們記者就愛大驚小怪的,連這種事也值得采訪?”

爸爸:“目前,‘門當戶對’的舊思想還存在,像這樣敢於衝破舊的傳統習慣的好女孩,應該好好報導,表揚一下。”

女兒:“這個女演員就是我。”

爸爸:“怎麼是你,誰同意你這樣做的?”

這則笑話諷刺了那位表麵上反對“門當戶對”舊觀念而實際上滿腦子“門當戶對”舊觀念的爸爸。從中也可看出,女兒用設置懸念法埋下伏筆,先不說是自己,讓爸爸著了道,製造了懸念,到頭來,一語道破是自己,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運用設置懸念法時,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1)不要故弄玄虛,讓人不著邊際。設置懸念要巧妙,順理成章,從而達到幽默的效果。否則,“斧鑿”的痕跡太重了,給人故弄玄虛之感,就不僅不顯得幽默,反而使人反感。所以,設置的懸念要緊扣主題,精心設計,恰到好處。

(2)不要急於求成。如果你迫不及待要把妙語趣事說出來,太急於要引起聽眾發笑,太早地讓人知道有趣的“謎底”,就會顯得操之過急,太早泄露“天機”,泄露了驚奇,由於鋪墊不夠,火候不成熟,結果也就失去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