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三、名嘴技巧

1.嘻笑怒罵,匡正時弊

幽默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諷刺醜惡現象。在古往今來的現實中,人們往往運用幽默的特殊形式和技巧,揭示、暴露或諷刺鞭笞社會上的種種弊病。這就是匡正時弊法。

古往今來,封建迷信坑了不少人。有一些對聯以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諷喻、勸戒,讀後令人捧腹!下麵試舉幾聯:

例1

某座財神廟裏有這樣一對聯:“隻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使人為難!”

聯語以財神的口吻嘲笑了那些坐等錢財的懶漢。

例2

明代文學家徐文長也撰寫了一副對聯,對迷信者可謂當頭一棒:“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紙錢能通神,分明菩薩是贓官。”

某城隍廟裏有一副對聯,寫得也很幽默:

例3

“德之不修,吾以汝為死矣;過而不改,子亦來見我乎?”

2.如法炮製,將謬就謬

將謬就謬幽默法是不要立刻糾正對方的荒謬,而是模仿他的推理方法,使戲謔味升級的一種幽默術。

在人際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擊有兩種,一種是純粹戲謔的,主要為了顯示親切的情感引起對方的共鳴,或者為了展示智慧,引發對方欣賞。一種是互相鬥智性的,好像進行幽默外的比賽,互相爭上風,這時的調笑性攻擊更重要。當然有時攻擊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現形式是很輕鬆的。不管有無攻擊性,都以戲謔意味升級為主,將謬就謬乃是使戲謔意味升級的常用辦法。即明明知道對方錯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肯定的結果是更徹底的否定。

例1

一位小姐與一位先生正在聊天。小姐認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是這位先生的胡子。這位先生不解。小姐說:“你的臉皮這麼厚,但你的胡子居然還能破皮而出。”

這顯而易見是戲謔性的,因為其原因加結果之間的關係是荒謬的。與其說顯示先生的臉皮之厚,不如說顯示了小姐的口齒之伶俐。在戲謔性的相互攻擊中,戲謔性要遞增,但方向要恰恰相反。正如中國古代書上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例2

然而,這位先生卻將謬就謬,將這位小姐的荒謬往更荒謬處推演。

他反問:“小姐,你知道嗎?你為什麼不生胡子?”小姐自然不知道。

“因為你臉皮更厚的緣故,連尖銳、鋒利的胡子也無法破皮。”

這位先生反攻小姐的根據並不是另行構思的,而是從小姐攻擊他的邏輯引伸出來的。即我有胡子是因胡子尖利透了皮膚,而你沒有胡子則是因為你的臉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無用,同樣的前提取得相反的結論,指向不同的目標。

這種以謬攻謬法的幽默特點是後發製人。關鍵不在於揭露對方的錯誤,而是在荒謬升級中共享幽默之趣。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得有模仿對手推理錯誤的能耐。

將對方的錯誤愈是迅速的加以指出,愈是戲謔性幽默中對於對方的錯誤,不但不能揭穿它,反而要去模仿它。要沉得住氣,才是幽默家,沉不住氣,隻是小聰明而已,所謂不動聲色,大智若愚者,上也。

3.歪理歪推,謬上加謬謬上加謬法是把一種荒謬極端化或者把荒謬性層層演進的幽默術。它要求不但有幽默感,還要使幽默感的程度加大。這就要求幽默家把微妙的荒謬性擴大為顯著的荒謬性,把潛在的荒謬性提高為擺在麵前的荒謬性。

例1

一個人非常吝嗇,從來不請客,有一次別人問他仆人他什麼時候請客,仆人說:“要我家主人請客,你非等來世。”主人在裏麵聽到了,大罵起來:“誰要你許他日子。”

本來說:“來世請客”,已經由於來世的不存在而不可能了,也可以說徹底否定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很清楚,沒有任何疑問。從傳達思想來說這種極端已經足夠了,但是從構成幽默效果來說,還不夠,因為它太平淡了,不夠極端,幽默感所要求的荒謬,得有點絕才成。

這裏的主人絕就絕在明明來世請客是永遠不請客的意思,否定的意思,他卻認為不夠,因為從形式上來說來世請客,句子是肯定的,還沒有達到從內容到形式絕對否定的程度。在他看來哪怕是否定請客的可能性,隻要在字麵上有肯定的樣子也都是不可容忍的。正是這種絕對的荒謬產生了幽默感。

例2

有一個古羅馬時期傳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想要安安靜靜地工作。就吩咐仆人,如有來訪者就說他不在家。這時有一個朋友來了,遠遠看到他在家中,雖然他不相信仆人所說的話,仍然回去了。

故事接下去這樣說:

第二天,這個拒絕接客的人,去拜訪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出來對他說:“我不在家,我不在家!”

並說:

“你這人太過分了,昨天,我都相信了你仆人的話,而今天,你居然連我親口說的話也懷疑。”

強化幽默效果的方法除了把荒謬推到極端外,還可以將多種荒謬集中在一個焦點上,成為複合的荒謬,我們把它叫做謬上加謬或謬上疊謬。

謬上加謬的特點是不管多種可能性的,它隻管一條路往荒謬的結果上推演,歪理歪推才有強烈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