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1 / 3)

3.幽默是苦言的糖衣

有些職員偶爾也會做出無心之過,或實在是因為能力不足而無法達到崗位要求。由於其本人也確實努力在做事,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做上司的都很想給當事者一個忠告。

俗話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事實上,要能令人感到心悅誠服的忠告是極難的。

例1

東京某旅遊事業集團的董事長,有一次到其旗下經營的某飯店視察。由於董事長親臨視察,所以從業人員無不戰戰兢兢地怕發生紕漏。

當飯店的經理畢恭畢敬地侍候該董事長用餐時,服務員端來了一盤鰻魚料理。

董事長於是問道:

“這是養殖(日語發音:YOUSHOKU)。”

此時站在一旁的經理馬上大聲地回答道:

“不!董事長這不是洋食(日語發音YOUSHOKU),這是和食(WASHOKU)。”

在日語中,養殖的發音和洋食的發音是一樣的。

都是讀成YOUSHOKU,而這位經理隻是把董事長所說的YOUSHOKU認為是指洋食(西洋料理),所以才會有“不是洋食是和食(日本料理)”的回答。

據說這件事情過後不久,那位經理竟然被以能力不足的理由遷調別處去。

聽到這則故事,實在令人感到非常難過。我想,當時在那位經理的回答後,該集團的董事長如果能哈哈大笑一下,事情應該就不致於節外生枝。

或者該董事長在聽完經理的回話後,也故作糊塗地順勢來點幽默,尷尬的氣氛一定會一掃而去。例如,他可以說:

“是WASHOKU嗎?那真是太珍奇了,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養殖的,那這種鰻魚應該把它拿來做我們飯店裏的招牌菜……”

或者是,其他隨從在一旁會說英語的人,這時能故作驚奇地接著說一聲:

“哇!SHOCK!”

整句話聽起來像在說WASHOKU(和食),又像說“哇!

經理你竟然會回答是和食,實在很令人SHOCK(驚異)。”

像這情形,往往一句得當的幽默,就可以將前麵許多的錯誤在一瞬之間化解。再苦的藥,隻要裹上糖衣,就能很輕易地把它吞下。同樣地,再怎麼逆耳的忠言,隻要能懂得用幽默的“膠囊”把它裝起來,就很容易讓人心悅誠服地聽進心底。

例2

要忠告常發生數字計算錯誤的職員,不妨這樣幽默:

“A小姐!這些報表的統計你都再複算過了嗎?”

“當然都再次複算過呀!”

“是嗎?那麼這樣好了,下次開始,你就不要做複算了,但是請你在最初的計算時要專心地算二次!”

如果做主管的發現A小姐的計算有錯誤時就怒吼著說:

“連這麼簡單的統計都不會嗎?好好再算一次!”那麼聽者肯定不會心平氣和地自我反省。

例3

小陳是公司裏的別字大王,他每次所提出的報告都令其主管傷透腦筋。有一天,主管實在忍耐不住了。在接過小陳交上來的報告書時說:

“小陳。下次交報告書時,請一起把你的字典帶來借給我。因為你寫的字有很多字在我的字典裏都找不到。”

例4

要訓斥激勵業績不好的部屬,對管理者來說是件相當頭痛的事。但是有很多主管卻因利用幽默戰術而時常奏效。

A先生是一位鬱抑型的業務員,就因為生性如此。所以業績總是不理想。他又跟往常一樣毫無收獲地回到公司,主管見狀,就把他叫到跟前說:

“剛才我已經向其他同事宣布過了,從明天開始我們這個營業所要徹底實行節約能源,希望你能配合。”

“好!我會的!”

“不過,省電的事隻是在營業所內做就可以了。

你在外麵時可就要毫不客氣地盡量多用電,讓自己變得更明亮一點。”

例5

另外像某些雖然是私人的行為,但若會影響到工作時,主管最好考慮用幽默術來提醒對方注意,這樣就能同時兼顧到尊重對方與公司管理。

小張是一位年輕的業務員,穿著總是非常地時髦,有些客戶卻覺得他太輕浮而對他印象不好。

有一天上司就對他說:

“小張,聽說因為你的服飾很特別,所以是我們公司業務員中,名字被客戶記得最快的。”

“真的嗎?”

“不過,也因為服飾的關係,也是我們公司中,到現在客戶們還認不清長相的業務員。”

例6

上班中某職員老是拿著梳子或用手頻繁地整理他的頭發,在一旁的科長於是就對他說:

“喂!老李,你的頭要是真那麼癢,就趕快去洗個頭吧!”

三、名嘴技巧

1.避重新輕以大化小法

以大化小的幽默技巧,經常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利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幽默法,不僅有助於你擺脫人際交往中的困境,而且具有融洽人際關係的潤滑作用。使人們在幽默的語言中,感到溫馨快樂。

以大化小法運用得當,其幽默效果是很明顯的。比如有的司機車開得太快,結果出了車禍,輕則重傷,重則喪命。為了使人們提高警惕,便使用幽默語言進行勸告,則更有效果。因為條規法令的限製,不如幽默的勸告效果好,幽默使人覺得親切和關懷。

馬來西亞的柔佛市,在交通安全周的活動中就貼出這樣一組大橫幅的標語:

“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30公裏時,可以飽覽本市美麗景色;超過60公裏,請到法庭做客;超過80公裏,歡迎光顧本市設備最新的急救醫院;時速100公裏,祝君安息吧!”

可以想象,讀到這一組標語的每一位駕駛員,在發出會心的笑聲之餘,一定會對交通安全問題大為警惕,這種以大化小法的幽默效果也就油然而生了。

在我們日常的社交生活中,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幽默更是處處可見,時時運用。

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過生日時,一家子為老人家設家宴祝壽。正當全家人眾星捧月似地圍坐在老人身旁,一邊喜氣洋洋地談笑風生,一邊敬酒吃菜。突然聽到“叭”的一聲巨響,原來是今年準備考大學的孫子碰倒的熱水瓶炸了。

孩子頓感手足無措,大家也有大煞風景的感覺。

爺爺一驚之後,哈哈一笑說:

“這熱水瓶早該碎了,孩子今年考大學,不能停在原來的‘水平’上。今天他在這喜慶裏,打破了舊水瓶,這不僅像為我的生日放了鞭炮一樣,而且也是他考上大學的好兆頭,你們說是不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