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造就一副伶牙俐齒
故雲:“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可見,口才的作用不可小視,假如一個人口齒不清,辭不達意,那麼就無法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口才是一個人各方麵能力的綜合體現。
每課名言
講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你如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
——富蘭克林
每課經典
蒲鬆齡駁權貴
清代大文學家蒲鬆齡雖然一生窮困潦倒,但他卻是剛直不阿,滿腔正氣。一天,蒲鬆齡身著布衣應邀去一個有錢人家赴宴。在席上,一個穿綢裹緞的矮胖商人陰陽怪氣地問:“久聞蒲先生文才出眾,怎麼總也不見先生金榜題名呢?”
蒲鬆齡微微一笑,說:“對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已經棄筆從商了。”
另一個滿身綾緞的瘦高的官吏故意裝出很吃驚的樣子說:“經商可是挺賺錢的。可蒲先生為何衣著平平,是不是血本無歸呀?”
蒲鬆齡歎了口氣說:“唉!大人您說得不錯,真是未卜先知呀,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從南洋進來的一批象牙,許多都是用綾緞包裹,也有極少數用粗布包的,我原來以為綾緞包的會名貴一些,所以就多要了些,隻要了少許粗布包的。可誰料帶回家一看,咳!綾緞包的競全部是狗骨頭,粗布包的倒是真正的象牙。”
權貴們聽後心照不宣,一個個畢恭畢敬,默默無言。
一、向名人學習與人共處
1.鎮定自如環境控製法
在一些場合中,人們總是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許是自己言語失態,也許是周圍環境令自己始料不及,也許是對方反應不如事先預料的那樣敏捷。在這種情境下,人們有必要學會控製環境,也就是要隨機應變,控製局勢,才不致使自己進退兩難。
例1
1890年,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一行20餘人參加了道奇夫人舉行的家宴。
宴會不久就出現了常見的情況:每個人都在跟自己身邊的人談話,慢慢地,大家的聲音越來越高,整個會場亂糟糟的一片簡直不像是在舉行宴會,而是處在熱鬧異常的菜市場之中。
道奇夫人麵露難色,但她不能掃了大家的興致,馬克·吐溫也覺察到了這些,但如果在這時大叫一聲,讓人們安靜下來,其結果肯定會惹人不快,甚至鬧得不歡而散。怎麼辦呢?
馬克·吐溫心生一計,便對鄰座的一位太太說:
“要讓他們安靜下來,辦法隻有一個:您把頭歪到我這邊來,仿佛對我講的話聽得非常起勁,我就壓低聲音講話。這樣,旁邊的人因為聽不到我說的話,就會想聽我的話了。我隻要嘰嘰咕咕一陣子,你就會看到,談話會一個個停下來,接著便會一片寂靜,除了我的聲音之外,不會再有其他任何聲音。”
那位太太將信將疑,但她還是按馬克·吐溫的話做了。於是,馬克·吐溫低聲講了起來:
“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參加歡迎格蘭特將軍的慶祝活動,第一個晚上設了盛大的宴會,到場的退伍軍人有600多人。坐在我旁邊的是××先生,他耳朵很不靈便,有個聾子常有的習慣,不是好好說話,而是大聲地吼叫。他有時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鍾,然後會突然一聲吼叫,嚇你一跳。”
說到這裏,道奇夫人那邊桌子上的嘈雜聲果然小了下來,人們開始好奇地看著馬克·吐溫,寂靜沿著長桌,蔓延開來。馬克·吐溫用更輕的聲音一本正經地講下去:
“在××先生不作聲時,坐在我對麵的一個人對他鄰座講的故事快講完了。我聽到他說‘說時遲,那時快,他一把揪住了她的長發,她尖聲叫喚,哀求著,然而他還是無情地把她的脖子按在他的膝蓋上,然後用刀子可怕地猛然一劃。……’”此時,馬克·吐溫的目的已經達到,餐廳裏一片寂靜。他見時機已到,便開口說明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他是想請大家記住:參加宴會的人要有素養,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在談論的時候最好一個一個來,而其餘人都要全神貫注地傾聽。
人們愉快地接受了馬克·吐溫的建議,晚上的其餘的時間裏,大家都過得很開心。而馬克·吐溫也很得意:
“我一生中從來沒有任何時候比這次更高興了。
這主要是因為我偉大的舉動,我能夠維持秩序,控製環境……”
例2
我國著名作家湛容訪美期間,一次應邀到某大學演講。大學生們思維活躍,給湛容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她也都給以直率的答複。
突然,有人問道:
“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共黨員,請問您和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
顯然,這樣的問題是比較棘手的,很容易使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湛容略微沉思了一下,答道:
“首先,我很佩服你。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的確不是中共黨員。但是,也許你還不知道,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絲毫離婚的跡象。由此可見,我跟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還是很深的嘛。”
話音未落,博得了滿堂的喝彩聲。
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是刹那間的事情,如果缺乏鎮靜,大驚失色,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添亂。所以,遇到這樣的場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鎮靜,冷靜地觀察局勢,然後隨機應變。機智巧妙地應付尷尬,甚至將尷尬留給對方。
例3
蕭伯納經常在他寫的戲中揭露、諷刺資本家的醜惡麵目。一次,一個資本家想在大庭廣眾之中羞辱蕭伯納一番,他揮著手大聲說:
“人們常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
蕭伯納毫不生氣,反而十分瀟灑地笑了笑,隨即回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