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利用多義的別解詞語法
所謂別解詞語法,指的是故意對某些詞句的意思進行歪曲的解釋,以滿足一定的語言交際需要,造成幽默風趣的言語特色,叫人忍俊不禁,從而增加輕鬆愉快的談話氣氛,更好地協調人際關係。
例1
再如一位女孩問自己的戀人:“小張,你怎麼夏天胖,冬天瘦啊?”
男孩應聲而答:“這叫熱脹冷縮嘛!”一句話逗得女孩咯咯笑個不停。
這裏,男孩對“熱脹冷縮”作了別解。
詞語有它固定的含義,絕大多數不能按其字麵的意思來解釋,而別解詞語法卻偏偏“顧名思義”,突破人們固定的思路或者跳開常理,從而產生幽默感。
靜態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但是在一定的語境之下使用就轉化為動態了。一般的動態詞語則變成單義,別解詞語法就是利用語言的多義性,即明知是甲義,偏理解為乙義,有意混淆它們,以求產生幽默的效果。
例2
A正呆坐著,B走過來和他鬧著玩,在他頭上故意摸了一把。A說:“欺負人家幹嗎?”B微笑答道:
“欺負人家與你何幹?”B的答話使得A也不由地笑了,小玩笑開的很是成功。
我們知道,代詞“人家”可以指別人,也可指說話人自己。A說的“人家”很明顯指的是後者,但B卻故意將“人家”理解為前者。這樣,既然是“別人”,當然與“你”沒有什麼關係!詼諧風趣,令人讚歎!
別解詞語法除了經常“顧名思義”、“利用多義”之外,還常利用音同音近的諧音,如歇後語,即是用這種別解詞語的手法創造成功的。當你使用這些歇後語時,也就是在不知不覺地使用別解詞語法。如:
嗑瓜子嗑出臭蟲來了——什麼仁(人)兒都有石頭蛋子鹽鹹菜——一鹽(言)難近(盡)一二三五六——沒四(事)從上麵我們可以看出,強烈的幽默效果往往產生在故意曲解某些詞語的含義中。所以,當你使用別解詞語法時,一定要讓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詞語,而不是“無意”。否則,也許會讓人以為你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瓜。當然,特定的語境加你的聰慧,會使你成功的。
朋友,你想使自己的談吐風趣幽默嗎?那麼,你不妨用“別解詞語法”。
7.張冠李戴詞語轉移詞語轉移法,即把慣於描述甲事物的詞語移用來說明或形容乙事物,從而產生一種巧妙的耐人尋味的幽默效果。
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用“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來描繪楊玉環的皮膚白嫩而柔滑,從而流傳了一千餘年。但現今,人們對那些陰柔有餘陽剛不足的男士,戲為“奶油味”,這就如同“女人蓄不得胡子,男人翹不得蘭花指”一樣讓人忍俊不禁了。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把尋常不搭配的詞語巧妙地進行臨時組合,而顯得妙趣橫生,這是詞語轉移法的又一技巧。比如:
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淩峰在介紹自己時說,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滄桑都寫在我的臉上。淩峰借詞語轉移法,為自己滿臉皺紋作了絕妙的打趣,讓觀眾樂不可支。
某作品在描繪某個人物時,說他有一張“乘風破浪”的臉,這樣的形容讓人難忘。再如“鬧市區讀臉譜”、“英國人的保守是‘譽滿全球’的”等等,都有著既俏皮、幽默,又深刻、耐人尋味的幽默效果。
綜上所述,詞語轉移法是有效的幽默技法之一。它的感染力大,滲透力強。隨著當前社會心理對幽默方興未艾的渴求和推崇,以及人們視野、信息量的擴大,可以預想,詞語轉移幽默法,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當然,使用起來還要注意得體、得理、得時,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8.就字釋義的望文生義法
“望文生義”的原義是:隻按照字麵去牽強附會,而不探求其確切的含義,含有明顯的貶義。望文生義法,即明知故錯地隻按字麵理解詞義,得到與原解釋截然不同的結果,使說話十分詼諧,充滿幽默感。
例
有位主管主持會議:“今天的會議十分重要,研究全廠改革大計,故應明令禁止說普通話。”
與會者不禁愕然:“普通話,為什麼要禁止呢?
不說普通話,莫要說方言或英語不成。”
望著眾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主持人這才緩緩解釋說:“所謂普通話,就是指那種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穩、不痛不癢、沒有獨到見解、缺乏實際內容的套話、空話。這種話難道不應禁止嗎?所以,我提議在今天的會上,大家一定要說切實有用的話!”
聽到這裏,眾人才恍然大悟,全場大笑,鼓掌表示讚同,主持人巧用望文生義法,開場白極富幽默感,既點出會議的宗旨,又活躍了會場的氣氛。
望文生義法是一種巧妙的幽默技巧。運用它,一要“望文”,即故作刻板地就字釋義;二要“生義”,要使“望文”所生之“義”變異得與這個“文”通常的意義大相逕庭,還要把“望文”而生的義,引向一個與原義風馬牛不相及的另一個內容上。從而在強烈的不協調中形成幽默感。因為所有的幽默,從總體上說,都是來源於不協調。
幽默是美德和智慧的集中反映,又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現。您要想變得富有幽默感,就得重視自我培養。
9.引人發笑的不動聲色計
毫無疑問,幽默感是與可笑聯係在一起的,越是使人可笑,越有幽默的效果。但你要明白,發出笑聲是聽眾的事,而不是你這個說出幽默語言的人的事。可以說,有一條這樣的規律:在你發揮幽默時越是沉不住氣,越在麵部表現出驚奇,流露出笑容,越是減少幽默的效果。
不動聲色法為什麼更能引起聽眾的笑聲呢?因為幽默的趣味既不是一種單純的情感,也不是單純的智慧。它是一種複合的東西,其中包含著荒誕與機智、同情與隔閡之間的對比或反差。一麵講,一麵笑,減少了這種反差。本來可笑,而發揮幽默的人卻顯得很笨拙,很遲鈍的樣子,無疑就是增加其中的反差,自然也就增強了幽默的功能。這個規律有相當廣泛、相當普遍的適用性。
例
王某和陳某去四川旅遊。一天,他們在一個小客棧裏歇下了。吃晚飯時,王某把剛端上來的調料舀了一匙偷吃了,結果辣得直淌眼淚。
陳某抬頭見好友在掉淚,忙問:“哎,老兄,你幹嗎哭呀?”
王某說:“我想起了含冤屈死的父親。”
過了一會兒,陳某也舀了一匙吃了,同樣被辣得流出了眼淚。王某故意問道:“兄弟,那你哭什麼呀?”
“我感到遺憾,你怎麼沒跟你爸爸一起被人整死!”
王某不露聲色叫陳某上圈套,而上了圈套的陳某也是轉個彎不動聲色地回敬了王某。因此,就產生了並且加強了幽默的功能。
盡管他倆都被辣出了眼淚,但對他們倆這次旅遊說來,這也許是最愉快的一件事。如果王某不設“圈套”,開始就把“真相”說出,那王某一定是不知幽默之趣的人,也不會有陳某的幽默之辭。
人們在日常社交場合為什麼怎麼努力也沒有理想的幽默效果?往往是因為沉不住氣,自以為是。很多人在看出對手的可笑、愚蠢時,或者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評價時,不是自作聰明地笑起來,就自以為是地發火,而這一笑、一火,幽默感就被破壞得無影無蹤了。
10.順水推舟的巧借話題巧借話題法,就是巧妙地借助別人的某一話題,進行發揮,引出對方未曾預料到的新的思路,以表達自己要說的話的幽默手法。
例
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東西。國王偏叫他來看這個看那個,還取笑他說:
“你不論看什麼,都把一件東西看成兩件,是嗎?
你本來窮得隻有一條毛驢,現在可有兩條了,闊起來了,哈哈!”
“真是這樣,陛下!”阿凡提說:“比如我現在看你就有四條腿,和我的毛驢一模一樣呢。”
有一天,國王和大臣帶著阿凡提出外打獵。天氣像火燒一樣炎熱,熱得國王和大臣汗透衣衫,他們就把濕透的衣衫脫下來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來就夠熱了,身上再加上國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國王見阿凡提熱得滿身大汗,便故意戲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