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
日本文壇中有“江戶時代最後的製作家”之稱的魯文,也是一位會為自己做辯解的人。有一次,他在報紙上連載小說中。某人物的妻子本來應該是已經死去了,可是突然間卻又出現。於是讀者就對魯文提出抗議。麵對這種紕漏,魯文仍然很平靜地說:
“像那樣窮凶惡極的壞女人是隨時都可能複生的,實在是不能掉以輕心呀!”
除了先聖名人會很瀟灑地為自己辯解外,在市井間流傳著的一些小笑話中,也有很多這種故事。
例4
一位盜雞賊,有一天很順利地從人家的雞舍中盜了一隻雞,一路來到江邊,就開始拔雞毛準備先把雞宰了再說。可是很不湊巧的,剛好來了一位警察。於是小偷就趕快把即將禿身的雞放入江中。
警察走過來見狀,就問他說:
“你在這裏做什麼?咦!難道你偷了別人的雞?”
“這怎麼可能呢?我什麼也沒有做呀!”
“你還想耍賴嗎?那麼你腳下的雞毛,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啊,這些雞毛嗎!這是那隻雞說它要到水裏玩水,我隻是好心地在這裏替它看守衣服呀!”
例5
有一位小偷正用一把複製的鑰匙打開某戶人家的大門。不巧,被巡查的警察看見了。警察很嚴厲詢問他說:
“你在那裏幹什麼?你是這戶家人嗎?”
“哦,不!我隻是剛好撿到一把鑰匙,正想把它還給失主,所以才挨家挨戶地試看看那家大門的鎖跟這鑰匙是成對的呀!”
例6
“我隻想進來買香煙而已啊!”
“那麼,你為什麼試圖撬開金庫呢?”
“警察先生,買東西要付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不是嗎?我隻是想把錢放在金庫裏呀!”
例7
有一次,公司的上司正如此地責罵一位經常上班遲到的年輕職員說:
“你到底要遲到多少次才會甘心。真搞不懂,你的腦子在想些什麼事情。”
年輕的職員一聽上司這樣說,於是很有精神地回答:
“唉!我一直在想如何替遲到找理由。”
三、名嘴技巧1.欲是而非的聲東擊西聲東擊西法,是一種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目標向東而先向西,欲要進擊先後退。在利用幽默的語言來回擊或反駁一些錯誤觀點的時候,這種技巧的運用特別有力。
但是,聲東擊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決於聽眾的靜心默思,反複品味。因為這種幽默技巧的特點是:你想表達的思想不是直接表達出來,而是以迂為直,被埋藏在所說出來的後麵,聽眾在聽完話之後,必須有個回味的時間,才能體會出個中的奧秘,產生幽默風趣的情緒。
因此,一個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要自己善於說,而且還要善於領悟別人的幽默。善於領會別人的幽默,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例1
據說,楚莊王特別喜歡馬,給馬披綢緞,喂棗肉,搭花床。有一匹馬因喂得過肥而死了,楚莊王叫人給這匹馬按“大夫”的葬禮辦喪事。大臣們勸他不要這樣揮霍,楚莊王動怒說:“誰敢再勸,殺他的頭!”
這樣一來,誰還敢再勸呢?優孟聽說這事後,闖入王宮,仰天大哭。楚莊王驚異地問:
“優孟,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優孟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用‘大夫’的葬禮太不夠排場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用玉石做棺,最好的木頭做槨,出葬時,叫各國的使節都來送葬,給它最高的封號。”
優孟見楚莊王迷惑不解,接著說:“這樣,人們都知道大王您特別喜愛馬,而且把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貴萬倍。”
楚莊王聽出話裏有骨頭,問道:“難道我的過錯有這麼嚴重?我該怎麼辦好呢?”
優孟笑道:“依我說,用銅鍋做棺槨,使爐灶做棺套,用蔥薑上供,給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入肚裏,這是最好的葬禮!”
下麵是一則美國幽默,也屬這類技巧。
例2
“勞駕,請問去警署的路怎麼走?”一個行人停步問路人。
“這很簡單,你用石頭把對麵商店的櫥窗給砸爛,十分鍾後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問,他沒有具體回答去警署的路線,卻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種可行的辦法;你隻要製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這就是聲東擊西法的幽默。
阿凡提是一個智者,而且他還是個大幽默家。他的話大多屬於聲東擊西法的典型,而且顯得十分幽默。
例3
一個窮人找阿凡提訴苦說:“我去年向巴依老爺借了一個熟雞蛋,今年卻要我還300個雞蛋。理由是蛋孵雞,雞生蛋。”
阿凡提與窮人一起告到了法官那裏。
審理時,阿凡提遲遲不到。後來很晚才來了。法
官問他:“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呀?”
“我在家炒小麥準備下種。”阿凡提回答說。
法官聽了哈哈大笑:“炒熟了的小麥下種後怎麼會長出麥苗來呢?”
阿凡提笑著說:“那麼巴依老爺的熟雞蛋怎麼會孵出小雞來呢?”
顯然,阿凡提以聲東擊西法,說的是小麥,其意卻在熟雞蛋。
聲東擊西法在不少場合都可以見到:明是說罪,暗裏擺功;明是說愚,暗裏表忠;明說張三,實指李四;欲東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屬於這一類。當然,在日常的生活中,這種聲東擊西法的幽默技巧也可以詼諧地加以運用,以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