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是源於我的墮落,依賴別人猶如放棄自己。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在於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關注它的存在方式,再凝重一點的表述叫做理想。一個失去了對自己生存價值的基本評估興趣的人,其生命的意義僅僅是活著,而不是生活。基於具體的生活氛圍,生命意義的體現可能受限於客觀環境,但是,正是這樣一種境遇也往往激發一些人的主觀覺醒,而這種覺醒本身就是一種自戀,具有一定價值意義的自戀並不是貶義,它是促進人們不斷求索的一種原動力,人,應該自愛。
於是矛盾出現了:許多人以為,過於自戀的人必然狹隘於自我感覺,從而屏障了自己的發展,而不自戀的人才有益於進步,與外界圓融。
我不以為然。
比如愛情。
愛情是永恒的,但永恒的不是固定的相愛主體。否認這個原理,如同否認人可以不吃飯一樣的可笑。愛情本身受製於思想,情趣,環境的不斷變化,甚至心理或生理的審美疲勞的影響,愛情的可變性是有其客觀合理成分的,不變的愛情是契約。
然而,把握愛情,力求使之長久一點兒的唯一條件是自愛,同時包含著某種自戀。自戀是一個人把握愛情態度的基本前提,一個為愛而放棄自己的人,基本上也是隨時有可能遭遇失戀危機的人,尤其是女人。
愛的過分了,通俗的說叫做愛得過於自私,將對方的瀟灑空間給予的不夠寬泛,他累了,幾近窒息。愛,猶如自由泳,我似乎限製了對方換氣的機會,或者說我沒有給自己這個機會,被愛情窒息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對方。我犯了不自戀的錯誤,在愛中首先淹沒了自己,才死死地抓住愛情本身,結果是必然的。
一種愛情,一次愛情,隻是階段性的條件的吻合,事物是不斷發展的,何況主觀的情感本身。愛情,猶如一場遊戲一場夢,遊戲的是心靈,或者說心靈的遊戲。真正的玩兒家在於必勝的信念,自信是必勝的前提,所謂的自信應該涵蓋了對自己的合理評估,以至在這種評估結論下的不斷完滿和提升——永遠占領製高點,愛情是一場單向的追求,非此即彼。而自戀才會有被追求的愉悅,愛別人永遠不如別人愛自己來得踏實,喜歡玩味痛苦則另當別論。
總之,一旦失戀,唯一的醫治痛苦的方法還是自戀——去你媽的,自有留爺處,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當然,必須承認愛情使人落後,失戀使人進步,而且要真實的進步著,超越從前,而前提是需要自戀才能走出自己。
有句話:愛有多深恨有多深。但體會沒有,姑且相信。事實上,現在看來這隻是愛情軌跡的一種,今天我更相信的是,有一種愛情叫親情。愛確實不能否認它本身的發展規律——由熱情到激情到溫情。每一種過程的過渡,必須愛情的雙方共同的把控,既要說明心態又要傾訴感受,所謂的真誠,不僅表現在嗬護,更要表現在坦誠。過渡是一種蛻變,猶如一些動物的蛻皮過程,這樣形容不一定貼切,但確實有一種裂變的因素。往往,愛著的雙方,不能同時同態理解,這樣就會產生誤解,曲解了人性自然的心理、生理狀態,從而曲解了愛情本身。由愛而恨,就是這樣形成了。很好的過渡,在於把濃濃的愛情轉化為親情,也許少了激情下的動容,但是多了溫情下的關愛,將對方親人一樣的置放在心裏,冷暖慰藉是自然的。心裏想的,不再是對方的情話,疼愛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平凡而容易忽視。看似淡了情緒,其實深了感情,卻,有所不知。
不論哪種愛情,真愛是什麼?喃呢私語,綿綿情話,終究是情緒的碰撞,抒發的情感,僅僅是欲望,愛欲、情欲。不抒發的情感,才是感情的厚重。但這種愛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狂熱階段,否則親情的成分就不夠真實,擺脫不了情緒的苦惱,一旦沒有苦惱的愛情才是雙方的深刻了解和信任,甚至沒有猜疑和嫉妒。於是親情般的內斂著思慕,這樣的愛,絕沒有痛苦,是愛的極致。
愛情,一旦成為親情,愛是什麼?是對方深夜出行是否安全的恐懼和擔心,是對方憔悴時萌發的一絲憐惜,甚至是對方大碗吃飯時的一種快慰,除此,平平淡淡。
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愛使愛潛移默化,於平和中淡定平常,一萬年太久,刻骨銘心。